南诏国的第一座混凝土建筑是“粮仓”。以往的粮仓多用木材搭建,容易被虫蛀、被雨水浸泡,每年都有大量粮食损耗。而这座新粮仓,墙壁厚实,屋顶用“三角结构”加固,地面铺设了防潮的石板,能储存的粮食是以往的五倍,且三年不会变质。
当国王亲自为粮仓揭牌时,看着仓内堆积如山的谷物,激动得热泪盈眶:“有了这座粮仓,南诏国再也不怕饥荒了!”
第三步是“医疗革新”。
楚雄教百姓们“消毒”的概念——用煮沸的水清洗伤口,用晒干的艾草制作“消毒水”,能大大减少伤口感染的概率。他还画出了“人体骨骼图”“血液循环图”,让巫医们明白,疾病并非“邪祟附体”,而是身体器官的病变,需要针对性治疗。
最让百姓们惊叹的是“接种牛痘”。楚雄发现南诏国常有“天花”肆虐,便根据前世的防疫知识,指导巫医用牛痘病毒制作疫苗,接种到健康人身上,使其获得免疫力。起初没人敢尝试,直到拜月亲自接种,并安然无恙后,百姓们才渐渐接受。三年后,南诏国的天花发病率下降了九成。
这三年里,拜月彻底放下了黑魔法,成了楚雄最得力的助手。他天资聪颖,对数理化知识的领悟极快,很快就能独立设计机械、改进工具。他甚至根据楚雄的提示,制作出了简单的“望远镜”,第一次看到了月亮上的环形山,彻底颠覆了他对“天地”的认知。
“原来月亮上没有广寒宫,只有石头和尘埃。”拜月拿着望远镜,喃喃自语,眼中却没有失落,只有探索真理的狂热,“楚雄大人,这科学的世界,比我想象的更广阔!”
楚雄看着他的变化,心中欣慰。他知道,拜月的臣服并非出于畏惧,而是出于对科学真理的认同,这种认同,比任何誓言都更牢固。
三年期满,南诏国国王为表彰楚雄的功绩,正式册封他为“国师”,执掌全国的“科技革新”事务,拥有制定政策、任免官员的实权。册封大典上,百姓们自发地聚集在王宫前,高呼“国师万岁”,声音响彻云霄。
楚雄站在王宫的高台上,望着下方一张张充满希望的笑脸,知道南诏国的新生,才刚刚开始。
第三章 道统与科技,相辅相成
成为国师后,楚雄并未沉迷于权力,而是将更多精力放在“科学与道统的融合”上。
他在南诏国设立了“格物院”,既是传授科学知识的学堂,也是修行者研究“法则与科学”关系的场所。拜月担任格物院的院长,负责日常教学,而楚雄则定期来讲课,将自己对“天地法则”与“科学规律”的理解,分享给弟子们。
“你们看这磁铁,”楚雄在课堂上拿出一块天然磁石,吸引着铁钉,“它能吸铁,是因为‘磁场’的存在,这是科学能解释的现象。但修行者的‘御物术’,本质上也是对‘力场’的操控,只是更依赖元神之力。若能将两者结合,或许能创造出不需要灵力也能自动运转的‘机械傀儡’。”
弟子们听得入迷,拜月更是眼睛一亮,立刻拿出纸笔记录:“我明白了!可以用磁铁制作‘关节’,用齿轮传递动力,再用‘电磁感应’(楚雄刚教的新知识)提供能量……”
在楚雄的引导下,格物院很快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制作出了“磁悬浮罗盘”,精度远超传统罗盘,能帮助渔民在海上精准定位;他们改进了“炼丹术”,用科学的方法控制火候、配比药材,炼出的丹药副作用更小、效果更稳定;甚至有弟子尝试将“灵力”转化为“电能”,制作出了能在夜晚发光的“电灯”,让南诏国的城镇第一次有了“不夜城”的景象。
科学的发展,也反哺了修行。许多修行者发现,用科学知识理解天地法则,能让修行事半功倍:比如理解了“杠杆原理”,举重若轻的境界便触手可及;明白了“光学折射”,幻术的威力便能大幅提升;掌握了“声波振动”,音波功的范围和精准度都远超从前。
赵灵儿便是其中的受益者。
自从拜楚雄为师,赵灵儿的修行便突飞猛进。但与其他弟子不同,她对科学的兴趣远不如对师父的敬佩来得深厚。看着楚雄用一个个简单的原理改变南诏国,看着他在格物院讲课时光芒四射的样子,少女的心中渐渐生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愫——那是超越师徒之谊的崇拜与依恋。
她会亲手为楚雄缝制衣物,上面绣着格物院最新研究的“齿轮花纹”;她会在楚雄讲课结束后,第一时间递上温热的茶水,安静地听他与拜月讨论问题;她甚至会刻意模仿楚雄的习惯,比如用“科学”的方法打理药田,用“逻辑”的思维分析问题。
李逍遥曾来找过赵灵儿几次,希望能像从前一样同行。但赵灵儿只是礼貌地接待了他,言语间却始终保持着距离。
“灵儿,你变了。”李逍遥看着她,眼中带着失落,“你以前不是这样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