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明,空气中弥漫着雨后泥土的芬芳和草木新生的清冽气息。
白桃走在钟山脚下那条熟悉的野径上,脚步比往日沉重了几分。
她只是习惯性地来走走,那片曾耗尽她心血、如今已废弃的药圃,像一个安放了太多记忆的旧匣子,总在不经意间吸引她靠近。
黄精宽大的叶子上还挂着昨夜的雨珠,晶莹剔透。
白桃的目光无意识地扫过,却在其中一株的茎干上骤然停住。
一只通体乌黑的蚂蚁,正沿着湿滑的茎干奋力向上攀爬。
它背负着一粒比其头颅还小的朱红色颗粒,在晨曦的微光下,那点红色显得异常醒目。
这并非寻常的食物。
白桃心跳漏了一拍,缓缓蹲下身,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这个微小的信使。
细看之下,她才发现这绝非偶然。
以她为中心,整片废弃的药圃地面上,竟有数十条由蚂蚁组成的、细微却清晰的蚁道,如蛛网般从四面八方朝不同方向放射状延伸。
每一条蚁道的尽头,都有一小堆类似的朱红色物质,被蚂蚁们井然有序地堆积起来。
它们在做什么?
白桃从随身携带的针囊中取出一根最细的银针。
这曾是她勘验尸骨、辨识奇毒的利器,如今却只用来挑拣草药中的杂质。
她小心翼翼地将针尖探向离她最近的一堆朱红色颗粒,轻轻触碰其中一粒。
几乎在接触的瞬间,光洁如水的银针针尖上,一层极淡的灰雾迅速浮现,如同一滴水墨在宣纸上悄然晕开。
她的瞳孔猛地收缩。
这是“九转丹引”。
祖父白景明秘方中的一种早已失传的药剂。
它本身无毒,却能与地脉中的特定矿物气息产生反应,从而在银针上留下独有的印记。
其唯一的作用,便是在广阔的山川之中,精准标记出地脉灵气的节点。
这东西的配方早已随着祖父的离世而尘封,怎么可能……
白桃的心脏剧烈跳动起来,她强迫自己冷静,目光重新投向那些沉默的蚁群。
她悄然后退几步,观察着蚁道的整体走向。
她伸出右手,用修长的指节在湿润的泥地上飞快划动,将那些放射状的蚁道连接、归纳。
片刻之后,一个残缺的八卦图形在地面上显现。
这个方位,这个走势……与祖父留下的《金陵卦象图》中代表东南的“巽”位,竟分毫不差!
更让她感到毛骨悚然的是,这些蚁群挖掘出的蚁穴,其开口朝向无一例外,全都巧妙地避开了西北和正北的来风方向。
这在堪舆学中,是典型的“藏风聚气”之法,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地穴中的气息不散。
一阵寒意从脊背窜上。
她忽然想起幼时倚在祖父膝下,听他讲解药王宗传承时说过的一句话:“桃丫头,你记住,药王宗的根本,不靠人守,靠生灵记。”
当时她懵懂不解,只当是祖父在说些玄之又玄的道理。
直到此刻,她才明白那句话背后令人敬畏的真相。
或许从她最后一次为这片药圃“诊脉”布阵,决心将一切归还天地自然起,这片土地的意志,就已经将守护的职责,无声无息地移交给了这些最卑微、最坚韧的草木虫豸。
它们,成了新的承愿者。
第二天,白桃怀着复杂的心情,再次来到正在修缮中的观象台遗址。
工地上叮当之声不绝于耳,刘木匠正赤着上身,指挥工人们用新砍伐的杉木修补因战火而倒塌的围栏。
阳光下,木匠古铜色的皮肤上闪着汗光,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刘师傅。”白桃递上一壶早已备好的凉茶。
“哎哟,白先生!”刘木匠见到她,咧开嘴憨厚地笑了,接过茶壶便猛灌了几口,“这天热的,您这茶可真是及时雨。”
白桃看着他身旁一根新立的木桩,状似随意地问道:“刘师傅,这几日工地上,可曾见过什么异常的蚁群?”
刘木匠挠了挠头,一脸茫然地摇头:“蚂蚁?那玩意儿天天见,没啥特别的啊。”他似乎想起了什么,又压低声音,带着几分神秘兮兮的口气说道:“不过,昨儿夜里倒是有件怪事。工地上那盏防风的马灯,好端端地自个儿灭了三次,怎么点都点不着火,可我瞅着,风也不大啊。”
白桃心头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
她走到那盏马灯旁的灯柱下,借着整理衣角的动作,俯身查看地面。
在灯柱的基座旁,有一小片不起眼的灰烬。
她伸出指尖,轻轻捻起一丝,凑到鼻端。
一股微弱的、辛辣中带着一丝苦涩的气味钻入鼻腔。
是雷公藤焚烧后的味道。
此物剧毒,性属火。
按照祖父的阵图,“离”位的地脉三尺之下,正埋着一截用秘法炮制过的雷公藤根,作为抵御外力侵扰的“火信”。
如今,它竟被某种她尚不清楚的力量引燃于表土之上,那三次熄灭的马灯,正是地脉之火与凡火相冲的结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