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的目光如同精准的探针,缓缓扫过殿内济济一堂的帝国学术领袖。陈平的发言,虽有侧重,却未能真正触及他心中那根敏感的弦——他对学院现状的肯定远多于对隐患的洞察,或者说压根就没发现隐患!这让他略微有些失望,但同时也更坚定了要引导众人看清问题的决心。
他的目光最终定格在一直正襟危坐、气质沉稳的中书令李斯身上。这位帝国文官之首,同时还兼任着皇家学院副院长,主管教学与招生,他的视角理应更为宏观和深入。
“李卿,”扶苏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你身兼皇家学院副院长,统筹教学、招生等诸多事宜,对学院全局应更有把握。你也来说说,在你眼中,如今学院发展具体情形如何?朕想听听更详实的数据和你的判断。”
李斯闻言,立刻微微躬身,即便坐着也保持着恭敬的姿态。他沉吟片刻,似乎在整理脑海中的信息,随后才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条理分明:
“回陛下,臣虽忝居皇家学院副院长之位,然学院学科日益庞杂,内容包罗万象,精深奥妙之处,臣亦只能了解大概,具体的教学内容、科研方向,主要还是由各分院自行统筹编撰、推进,臣与陈尚书更多是予以支持和协调。”
他先谦逊地定了基调,随即话锋转入正题,展现出其曾作为帝国宰相的数据掌控能力:“至于陛下垂询之学院发展情形,臣可据有司统计禀报:自学院始平元年成立以来,得益于诸子百家贤才汇聚、陛下大力支持以及学院优渥的物质保障与光明前景,天下学子趋之若鹜。至今,皇家学院共有在校学子一万四千九百七十七人!”
这个数字报出,殿内微微响起一些吸气声,连各位院长脸上都露出一丝自豪。一万五千学子!这在这个时代,简直是难以想象的规模!
李斯继续道:“其中,仅今年新入学之生源,便多达七千八百九十七人!几乎占了一半以上,可见学院声誉日隆,吸引力倍增。”
“师资及后勤方面,”李斯如数家珍,“学院目前在册博士、助教共计九百四十六人。后勤保障人员,包括护卫、仆役、工匠、厨司等,共计两千一百五十五人。师生比例虽略显紧张,但尚在可控范围之内。”
他总结道:“截至目前,学院发展可谓蒸蒸日上,如火如荼。其为帝国储备了各类专业人才;各分院科研项目繁多,无时无刻不在为帝国创造更多神奇之物,从根本上改变着帝国子民之生产、生活方式,并提供前所未有的医疗保障;乃至帝国政治革新、军事强盛等方方面面,皆深深得益于此座学术殿堂。”
最后,他提到了自己直接负责的领域:“另外,臣主管之政治学院,目前已不对外公开招生,转为帝国官员任职培训之专门场所。依照陛下制定的新规,凡帝国官员擢升或调任他职,除情况特殊或地处过于偏远者外,皆需入政治学院接受系统培训。根据其新任岗位之不同,由中书省、尚书省六部等相关衙署派遣经验丰富之官员进行针对性授课,以便其能迅速适应新职,更好的为新政推行、为帝国子民服务。”
一番话毕,李斯最后不忘送上赞誉:“依臣愚见,陛下设立皇家学院之圣举,高瞻远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实乃万民之福、帝国之幸!臣每每思之,皆感佩陛下之圣明!”
李斯的汇报,数据详实,条理清晰,全面肯定了学院的蓬勃发展,最后不忘紧扣主题颂圣,可谓一份标准的高水平述职报告。
然而,扶苏听完,心中那丝失望却更深了。李斯看到的,依然是表面的繁荣和显性的成果,对于其下可能存在的暗流,似乎毫无察觉。或者说,在他这位帝国宰相看来,这些问题相比于取得的巨大成就,或许微不足道?
扶苏没有对李斯的发言做任何评价,只是微不可察地轻轻叹了口气,目光便转向了工学院院长茅焦。
“茅焦,”他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工学院作为学院重中之重,你来说说工学院的情况。”
茅焦是个实干家,闻言立刻挺直腰板,声音洪亮,带着工匠特有的自豪:“回陛下!工学院方面,目前可以用‘遍地开花’、‘硕果累累’来形容!”
他显然早有准备,直接报出数据:“目前在册的研发项目,大大小小共计一千四百三十七项!其中已完成并验收通过的,达到一千两百六十九项!当然,这其中很多都是些改进工具、优化流程的小项目、小玩意,完成之后都已按照规程,交付工部或各指定工坊进行生产,其成品亦交由户部下属皇家商号进行售卖,利润反哺学院。”
“剩下的项目,”茅焦语气转为认真,“或处于攻坚克难的研发阶段,或处于反复测试的试验阶段,情况不一。例如公输昂负责的火油动力机项目,旨在为帝国提供全新动力源;腾云系列履带车项目,旨在克服复杂地形;还有热气球项目,旨在实现陛下所说的‘制空权’……这些都是投入巨大、关乎国运的重点项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朕的大秦!万邦臣服!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朕的大秦!万邦臣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