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有批洗衣机要送,你李叔的货车没空,得麻烦你去网吧叫两个熟客帮忙。”父亲递过来张送货单,“都是附近小区的老主顾,说今天好日子,就信咱们家的售后。”
林栋接过单子,上面的地址他都熟悉。走到巷口时,看到薛老正和几个老街坊在聊天,话题离不开澳门回归。“想当年我去广州当兵,站在拱北口岸看澳门,心里就盼着这一天。”薛老的声音洪亮,“现在好了,总算盼到了!”
林栋笑着跟老人们打了招呼,心里忽然生出个念头。他转身回铺子里,找父亲要了台崭新的彩色电视机,又让学徒搬了台VCD,说要送去学校。“今天晚上,全校师生肯定想看回归大典的直播。”
“还是我儿子想得周到!”父亲立刻让学徒帮忙装车,“我跟你一起去,顺便看看能不能给学校的旧电视做个保养。”
把电视送到学校时,教务处的老师惊喜不已。操场上已经搭起了临时舞台,工人们正在调试音响,说晚上要组织全校师生看直播,还要搞个篝火晚会。林栋和父亲帮着把电视安装好,调试信号时,屏幕上正好出现澳门街头的画面——到处都是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像片红色的海洋。
“真热闹啊。”父亲凑在屏幕前,看得入神,“等有空了,咱们也去澳门看看,听说那里的电器维修技术很先进,正好学学。”
林栋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以前的父亲,最远只去过邻市进货,现在却敢想“去澳门学习”,这大概就是时代进步的力量吧。
从学校回网吧的路上,林栋特意绕到了老街的宣传栏。上面贴着澳门回归的专题报道,有历史照片,有回归进程表,还有当地企业的庆祝活动——他经营的网吧也被列在其中,旁边写着“青年创业代表,提供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播放服务”。
“栋哥!你可回来了!”网吧里,李叔正忙着给电脑装新软件,“刚有电视台的记者来,说要拍咱们网吧的‘回归主题’,还问你能不能讲讲年轻人怎么看回归。”
林栋看着屏幕上循环播放的《七子之歌》MV,忽然觉得这里不只是个玩游戏的地方,更是年轻人了解世界的窗口。他走到吧台后,打开电脑,把主页换成了澳门回归的专题页面,又下载了几部爱国主义影片,说晚上免费放映。
“我刚才在学校听说,今晚有烟花晚会。”一个正在玩游戏的男生凑过来说,“栋哥,能不能把外面的小广场收拾出来,我们想边看直播边吃烧烤,AA制,钱给你当网费。”
林栋眼睛一亮,立刻让李叔清理门口的空地,又给父亲打电话,让他从铺子里送些桌椅过来。“再拿几箱饮料,算我请客。”他笑着说,“今天好日子,大家一起热闹热闹。”
傍晚时分,网吧门口的小广场已经布置好了。十几张桌子拼在一起,上面摆着瓜子糖果,新接的电线拉到外面,屏幕上正播放着澳门回归的预热新闻。老街坊们带着孩子来占位置,连学校的老师都来了几个,说要感受下“青年氛围”。
林栋看着这热闹的场面,忽然觉得自己做的这些事——无论是送电视去学校,还是在网吧组织看直播,都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参与这个特殊的日子。就像袁姗姗的小国旗,吴小燕的笔记本,江慧玲的纪念章,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坐标,标记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夜幕降临时,屏幕上开始直播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义勇军进行曲响彻夜空的瞬间,小广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林栋站在人群里,看着身边人们激动的笑脸——父亲在擦眼角,薛老在唱国歌,袁姗姗举着小国旗跳,江慧玲和吴小燕靠在一起,眼里闪着泪光。
他忽然想起前世在电视上看这段画面时的漠然,对比此刻胸腔里涌动的热流,才明白有些历史时刻,只有亲历其中,才能懂得那份激动与自豪。
烟花在夜空绽放时,林栋拿出手机,给省城的队友们发了条消息:“澳门回家了,我们的日子也要越来越好。”很快收到了回复,张超发了个篮球的表情包,说“明年全国赛,咱们要打出中国少年的气势”;江慧玲发来张照片,是她在自家阳台上拍的烟花,配文“今夜,我们都是中国人”。
林栋看着屏幕上的文字,心里忽然充满了力量。他知道,澳门回归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等着他们。无论是即将到来的物理竞赛,还是维修铺的扩大计划,或是网吧里那些关于未来的畅想,都需要脚踏实地去做。
广场上的欢呼声还在继续,《七子之歌》的旋律在夜空中回荡。林栋抬头望向星空,烟花在深蓝色的天幕上划出美丽的弧线,像在书写一个崭新的未来。他握紧拳头,心里清楚,自己的青春坐标,已经和这个国家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
就像维修铺里那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就像书桌上那本写满公式的笔记本,就像网吧里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意义。而这份意义,会支撑着他,在书桌与商铺之间,在个人与时代之间,走出一条更踏实、更开阔的路。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