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岚看到短信,心里瞬间亮堂起来。苏晴不仅懂农业,还擅长挖掘产业背后的逻辑和故事,有她在,不仅能帮他记录学习重点,还能从记者的视角提出问题,让他的考察更全面。他连忙回短信:“太好了!有你在,我更有底气了。咱们提前列个学习清单,到了辛普劳,争取多问、多看、多记。”
出发前一周,考察团在市里召开了行前准备会。团长是市农业局的王局长,他拿着行程表,跟12名团员强调:“这次考察时间紧、任务重,咱们要去辛普劳的种薯繁育基地、深加工工厂、物流中心三个地方,每天至少安排两场座谈。大家要提前做功课,把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列出来,不要等人家介绍完了,才想起有问题要问。”
会上,王局长还特意介绍了李泽岚和苏晴:“李泽岚同志是宜都县青石乡的乡长,他们乡的‘乡集体+农户+技术团队’模式,是咱们市的农业样板;苏晴同志是新华社的记者,报道过多个基层农业典型,经验丰富。希望你们俩能发挥优势,多跟辛普劳的人员交流,也多跟其他团员分享基层经验。”
散会后,苏晴找到李泽岚,递给他一份打印好的“辛普劳公司资料摘要”:“我查了很多资料,把辛普劳的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主要产品都整理出来了,你看看,有不明白的地方咱们再讨论。对了,我还列了几个想采访的方向,比如他们如何平衡企业利润和农户利益、如何应对市场波动,这些可能对你搞乡企有帮助。”
李泽岚接过资料,只见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重点,还有苏晴手写的批注:“此处可结合青石乡组培中心现状提问”“需了解其深加工产品的成本构成”。他心里一暖,笑着说:“你想得太周到了,有这份资料,我心里更有底了。咱们到了辛普劳,分工合作,你负责采访提问,我负责记录技术细节,争取把他们的‘真经’都取回来。”
出发前一天,李泽岚特意去了组培中心和种薯库。陈教授正在指导技术人员培育新的组培苗,看到他来,笑着说:“泽岚,去了美国,别忘了跟辛普劳的专家请教一下‘马铃薯病毒快速检测技术’,咱们现在的检测方法还是有点慢,要是能引进更高效的技术,明年的种薯品质还能再提升一个档次。”
“您放心,我记下来了,一定问清楚。”李泽岚掏出笔记本,认真记下“请教病毒快速检测技术”这一条。
在种薯库,小马正跟仓储管理员核对明年的种薯发放计划。“李乡长,您去美国安心学习,公司的事有我和赵书记盯着,明年的扩种和深加工园区建设,我们都按计划推进,绝不会拖后腿。”
李泽岚拍了拍小马的肩膀:“我相信你。等我回来,咱们一起把学到的经验用在公司运营上,让‘青石薯源’也能像辛普劳一样,把产业链做长、做扎实。”
回到宿舍,李泽岚把行李收拾好,又把苏晴给的资料和自己列的学习清单放进包里。窗外的月光洒在桌上,他看着桌上的“青石马铃薯”品牌Logo,心里满是期待——这次赴美考察,不仅是他个人的学习机会,更是青石乡、宜都县马铃薯产业升级的契机。他一定要把辛普劳的先进经验学回来,让青石乡的脱毒马铃薯,不仅能成为“中国脱毒马铃薯之乡”的名片,还能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老乡们的腰包越来越鼓,让基层产业的路越走越宽。
睡前,他给苏晴发了条短信:“行李收拾好了,资料也看完了,明天见。期待这次‘跨国学习之旅’,更期待咱们能一起把好经验带回来,帮青石乡、帮宜都县的老乡们干更多实事。”
苏晴很快回了短信:“明天见!好好休息,养足精神,咱们去美国‘取真经’!”
李泽岚放下手机,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辛普劳种薯基地的画面,浮现出青石乡深加工园区投产的场景,浮现出老乡们捧着优质马铃薯笑得满脸皱纹的样子。他知道,这次考察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等着他,但只要他保持着“实干为民”的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就一定能实现心中的目标,让青石乡的马铃薯产业,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