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一句“时辰不早”,如同赦令,让暖阁内紧绷的气氛为之一松,却也带来另一种形式的紧张——对最终“裁决”的期待。先前所有的展示、问答、试探,都将凝结为贵妃最后的表态,这表态将决定她们今日入宫是满载荣光还是黯然收场。
宫女们悄无声息地开始收拾茶盏点心,动作轻盈利落,训练有素。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牢牢系在贵妃身上,等待着她最后的发言。
贵妃端坐主位,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众人,将她们脸上残留的兴奋、忐忑、失落与强装的镇定尽收眼底。她并未立刻说话,而是端起宫女重新斟满的热茶,轻轻吹了吹浮叶,呷了一小口。这个从容的动作,无形中又将那份掌控感延长了片刻。
苏挽月垂手而立,心中澄明。她知道,贵妃正在做最后的权衡。赏赐不仅是对今日呈献之物的评价,更是对外释放的一种信号,关乎各方势力的微妙平衡。尤其是对自己,贵妃的赏赐将直接表明她对“霓裳”以及其背后所牵扯的(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被误认的)皇子势力的态度。
终于,贵妃放下茶盏,清脆的碰撞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今日雪景怡人,诸位带来的物件也各有千秋,本宫甚为欣慰。”她开场的声音温和,带着一贯的雍容气度,“安远侯府柳小姐。”
柳如烟精神一振,连忙上前一步,脸上挤出最得体的笑容:“臣女在。”
“你安远侯府忠心可鉴,这副头面……用料考究,足见诚意。赏南海珍珠一斛,宫缎四匹,回去代本宫向你祖母问安。”贵妃的语气平淡,赏赐的珍珠和宫缎虽也是贵重之物,但相较于那副价值连城的宝石头面,以及柳如烟预期的“厚赏”,只能算是中规中矩,甚至略带敷衍。尤其那句“用料考究,足见诚意”,听起来更像是评价一件贡品,而非对柳如烟个人的欣赏。
柳如烟脸上的笑容瞬间僵硬,眼底闪过一丝屈辱和不解,但她不敢表露半分,只得强笑着谢恩:“臣女谢娘娘恩典!定当转达娘娘问候。”她退下时,脚步都有些虚浮,显然深受打击。
“翰林院王小姐。”
王小姐上前,姿态优雅。
“画艺精进,颇有清气,不负家学渊源。赏澄心堂纸百张,紫毫笔十管,望你勤加练习,更上层楼。”赏赐文雅,贴合其身份,且带有勉励之意,比给柳如烟的显得更有心意。
王小姐欣喜谢恩:“谢娘娘厚赐,臣女定当努力。”
“李家姑娘。”
李小姐紧张上前。
“苏绣技艺,巧夺天工,这屏风本宫很是喜欢。赏内造金线十绺,御用蚕丝百两,望你家技艺代代相传,发扬光大。”赏赐实用,直接助益其家传技艺,是极大的肯定。
李小姐激动得声音发颤:“谢……谢娘娘天恩!李家定不负娘娘期望!”
接着,贵妃又对其余几人进行了赏赐,皆是根据其呈献物品的特点和家世背景,给予了相应的、分量不等的赏赐。有人欢喜,有人失落,但总体都在预料之中。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到了尚未被点到名字的苏挽月身上。她是今日唯一得到贵妃亲口“名不虚传”赞誉的人,也是唯一产品被贵妃留下细察的人,她的赏赐,无疑将成为今日的焦点,也是贵妃态度最明确的体现。
柳如烟更是死死盯着苏挽月,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她倒要看看,这个庶女究竟能得何等殊荣!
贵妃的目光终于落在苏挽月身上,停留的时间比任何人都要长一些。那目光中带着审视,带着考量,也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深意。
“苏四小姐。”
“臣女在。”苏挽月上前一步,依礼跪下。她知道,关键时刻来了。
暖阁内静得落针可闻。
“你今日所呈‘霓裳’二物,确有巧思,效果亦是不俗。”贵妃的声音平稳响起,听不出过多情绪,“你年纪轻轻,能潜心钻研此道,不为浮华所惑,亦是难得。”
这番开场,是肯定的延续,但苏挽月的心并未放下,她知道“但是”可能就在后面。
果然,贵妃话锋微转,语气依旧平和,却多了一分不易察觉的告诫:“然,妆品之物,终究是锦上添花。女子立世,德言容功,容仪虽重,却非根本。你既为太傅之女,更当时刻谨记闺训,莫要沉溺于此等奇巧之物,忘了根本才是。”
这话,如同兜头一盆冷水,让原本有些期待的众人一愣。柳如烟更是差点冷笑出声,看来贵妃也并未真正高看这商贾之事!
苏挽月心中却是一凛。她听出了这话语中的双重含义。表面是告诫她不要玩物丧志,要注重女德,这是符合礼教的标准说辞。但更深一层,或许是在敲打她,不要因为“霓裳”的成功而忘了自己的身份(太傅之女,而非商人),更不要过于依仗此道卷入皇子们的纷争(“奇巧之物”可能暗指楚凌宸的扶持)。这是一种恩威并施的手段,在给予认可的同时,划下界限,提醒她恪守本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霓裳归一品红妆乱江山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霓裳归一品红妆乱江山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