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安王刘伯融、都乡侯刘伯猷,都是建安王刘休仁的儿子,杨运长、阮佃夫忌恨他们年长,于是假传诏令将他们赐死。
刘景素想要扼守竹里来抵抗朝廷的军队。垣庆延、垣祗祖、沈颙都说:“现在天气干旱炎热,朝廷的军队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把他们引诱到这里,以逸待劳,可以一战取胜。”殷沵等人坚决反对,但没有成功。任农夫等人抵达后,放火烧毁了城镇。垣庆延等人相互观望,没有斗志;刘景素本来就缺乏威望和谋略,惊慌失措之下都不知该怎么办。黄回迫于段佛荣的监督,又看到京口的军队势力薄弱,于是没有发动叛乱。张保停泊在西渚,刘景素身边的几十名勇士,自发联合起来,进攻水军。甲午日,张保战败身亡,但其他将领没有率军接应,这些勇士又被朝廷的军队击败。朝廷的军队逼近京口城下后,沈颙首先率领部众逃跑,垣祗祖紧随其后,其余各路军队相继溃退,只有左暄在万岁楼下与朝廷的军队奋力作战;但他所率领的兵力非常薄弱,最终无法抵抗而溃散。乙未日,朝廷的军队攻克京口。黄回的军队率先入城,他因自己曾发誓不杀诸王,于是把刘景素交给殿中将军张倪奴。张倪奴擒获刘景素后将他斩首,并杀死了他的三个儿子,同党垣祗祖等数十人都被处死。萧道成赦免了黄回、高道庆,没有追究他们的罪责,像以前一样安抚他们。当天,朝廷解除戒严。丙申日,实行大赦。
起初,巴东、建平的蛮族反叛,沈攸之派遣军队讨伐他们。等到刘景素反叛,沈攸之紧急追回峡中的军队赶赴建康。巴东太守刘攘兵、建平太守刘道欣怀疑沈攸之有谋反的图谋,率领军队封锁峡口,不让军队东下。刘攘兵的儿子刘天赐担任荆州西曹,沈攸之派刘天赐前往劝说刘攘兵。刘攘兵得知刘景素确实反叛后,于是解除武装请罪,沈攸之像以前一样对待他。刘道欣坚守建平,刘攘兵劝说他,但他不听从,于是刘攘兵与讨伐蛮族的军队一起进攻并斩杀了他。
甲辰日,北魏孝文帝追尊他的母亲李贵人为思皇后。
八月丁卯日,南朝立皇弟刘翙为南阳王,刘嵩为新兴王,刘禧为始建王。
庚午日,南朝任命给事黄门侍郎阮佃夫为南豫州刺史,留守京城。
九月戊子日,南朝赐骁骑将军高道庆死。
冬季十月辛酉日,任命吏部尚书王僧虔为尚书右仆射。
十一月戊子日,北魏任命太尉、安乐王拓跋长乐为定州刺史,司空李欣为徐州刺史。
到了公元477年春季,正月乙酉朔日,北魏改年号为太和。
己酉日,略阳氐族人王元寿聚集五千多户人家,自称冲天王;二月辛未日,北魏秦、益二州刺史尉洛侯率军击败了他。
三月庚子日,北魏任命东阳王拓跋丕为司徒。
起初,苍梧王(宋后废帝)在东宫时,喜欢攀爬漆制的帐竿,能爬到离地面一丈多高的地方;他喜怒无常,东宫主帅无法制止。太宗明帝多次下令让陈太妃严厉鞭打他。等到他即位后,对内畏惧皇太后、陈太妃,对外忌惮各位大臣,行为丝毫不敢放纵。自从举行加冠仪式后,内外对他的约束逐渐松弛,他开始频繁外出游玩。起初出宫时,还会整顿仪仗卫队。不久后就抛弃车马,率领身边几个人,有时到郊外荒野,有时进入市井街巷。陈太妃常常乘坐青犊车,跟随在他后面监督管束。后来他骑着轻装马匹远行一二十里,陈太妃再也追不上他;仪仗卫队也害怕惹祸上身,不敢追寻,只能整顿队伍,在别处等候观望。
起初,太宗明帝曾把陈太妃赏赐给宠臣李道儿,后来又把她接回宫中,生下了苍梧王。因此苍梧王每次微服出行,都自称“刘统”,有时称“李将军”。他常常穿着短衣长裤,军营官署、街巷胡同,没有他不去的地方;有时在客舍过夜,有时在路边午睡,随意冲撞仆役,还和他们做买卖,有时遭到怠慢侮辱,也欣然接受。凡是各种鄙俗的事情,比如裁衣服、做帽子,他看一眼就会;从未吹过篪,拿起来就能吹出韵律。等到京口叛乱被平定后,他更加骄横放纵,没有一天不出宫,要么傍晚出去清晨返回,要么清晨出去傍晚回来。跟随他的人都手持长矛,路上的行人男女以及犬马牛驴,遇到他们没有不被伤害的。搞得民间陷入了恐慌,商贩都停止了经营,白天也紧闭门户,路上几乎没有行人。针、椎、凿、锯等器具,他时刻带在身边,稍有不顺心,就用这些器具杀人剖腹,一天不杀人,就闷闷不乐;宫廷内外的人都惶恐不安,连吃饭睡觉都不得安宁。阮佃夫与直阁将军申伯宗等人谋划趁苍梧王到江乘打猎时,假传皇太后的命令,召回仪仗卫队,关闭城门,派人逮捕并废黜他,拥立安成王刘准为帝。事情败露,甲戌日,苍梧王逮捕阮佃夫等人并将他们处死。
皇太后多次教训告诫苍梧王,苍梧王很不高兴。恰逢端午节,皇太后赏赐给他一把毛扇。苍梧王嫌弃扇子不够华丽,就命令太医煮毒药,想要毒死皇太后。身边的人劝阻他说:“如果做了这件事,你就必须做孝子守丧,再也不能随意外出游玩了!”苍梧王说:“你说得很有道理!”于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资治通鉴新译》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资治通鉴新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