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已是宾客满堂。父亲的老友、与母亲交好的邻居婶子、嫂子们,都来拜年串门了。
堂屋里烟雾缭绕,茶香四溢,充满了欢声笑语。
詹晓阳立刻换上热情的笑容,融入这热闹的氛围中,熟练地给叔伯们敬烟,给婶嫂们派发小红包,和大家互道新年祝福。大家看到他落落大方的样子,更是交口称赞。
初一的中午饭比较简单,通常是喝点早晨剩粥热成的香粥,再吃些橘子、糖果点心。
饭后,詹晓阳犹豫了一下,还是走到电话旁,拨通了刘小惠家的号码。虽然他还未正式向家人挑明与刘小惠的关系,但既然在刘家已被“点破”,他也就没什么好刻意回避的了。
电话很快接通,是刘小惠接的。两人互相拜年,问候家中长辈,说的都是再寻常不过的话。
但就在通话间隙,詹晓阳用手指,在话筒上轻轻、却清晰地敲了一下——“嗒”。
电话那头的刘小惠瞬间沉默了一下,随即传来她带着笑意的、心领神会的声音:“收到啦!加倍回你!”
接着,听筒里传来“嗒、嗒”两声轻响。
詹晓阳的嘴角忍不住上扬,心中漾开一圈暖意。这是只属于他们俩的小暗号,一声“我想你”,两声“加倍想你”。在这喧闹的节日里,这简单的信号,却比千言万语更让人心动。
午后,詹晓阳感到有些困倦,但按照老家习俗,大年初一是不能午睡的,否则会预示着一年都懒散。
他只好强打精神,又踱步到了围楼前的楼坪上。此时这里比早晨更加热闹,许多乡亲聚在一起“玩宝”——这是一种用骰子进行的简单博彩游戏,大过年的,人们更愿意用这个吉利的说法。
以前多是男人们参与,现在连半大的孩子也围成一圈,玩着一种骰子上刻着葫芦、八卦、鲤鱼等吉祥图案的博戏。
詹晓阳没有参与,只是站在外围饶有兴致地看着。村民们脸上洋溢着节日的放松和投入,吆喝声、欢笑声、叹息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鲜活生动的市井气息。
他乐于见到这样充满烟火气的画面,这才是真实、热闹的乡村新年。
初一的“正餐”依旧在下午三点多开始,菜肴和除夕一样丰盛,鸡鸭鱼肉俱全。饭后,拜年的流程再次启动,和除夕傍晚一样,走访叔伯亲邻,这叫“有头有尾”,寓意有始有终,圆满吉祥。
晚上六点左右,詹晓阳再次忍不住给刘小惠打了电话。
“吃饭了吗?”他问。
“刚吃完,你呢?”刘小惠的声音带着一丝慵懒。
“也吃了。”詹晓阳顿了顿,轻声问,“今天……还好吗?”
“挺好的,就是……有点想你。”刘小惠的声音低了下去,带着羞涩。
詹晓阳心里一甜,手指在话筒上轻轻敲了两下——“嗒、嗒”。
刘小惠立刻回应:“收到!加倍!”接着,是四下清脆的敲击声——“嗒、嗒、嗒、嗒”!
两人都忍不住在电话两端低笑起来,浓浓的思念在这无声的密码中传递、叠加。
通话最后,刘小惠轻声问:“晓阳,你……什么时候来看我?”
詹晓阳算了下日子,温和地回答:“后天,正月初三吧。明天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我跑去你家,不太合适呀,呵呵。”
“嗯,我知道啦。那……我等你。”
“好。”
挂了电话,詹晓阳心中充满了期待。窗外,夜色中的村庄偶尔还有零星的鞭炮声响起。
这个“新正年头”,在寒冷的天气、热闹的习俗、对过往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期盼中,缓缓流逝。
重生回来的第一个春节,让詹晓阳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曾经的他一心向往外面的世界,渴望走出大山,闯荡都市。
如今归来,他才发现,最珍贵的其实一直都在身边——父母的关爱,乡亲的淳朴,恋人的情意,以及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寒风依旧凛冽,但詹晓阳的内心却前所未有地火热。
他深知,这一生,他不仅要实现个人价值,更要为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做些什么。96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也必将为这个偏远的山村带来巨变。
而这一次,他将抓住机遇,不再让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悄然流逝。
而今晚最美好的收获,莫过于是远在2公里处她的牵挂和那句“晚安”的祝福。
重生后的第一个“新正年头”,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最珍贵的年味,莫过于团圆、平安,以及心中有爱、被人惦念的温暖。
喜欢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