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一事只不过是寻常日子中的一件小事,几乎无人把它放在心上,有在意者也不过是当那几人是嫉妒而已,毕竟每逢大晏朝的将士们凯旋归来,总有那么几个臭虫出来膈应人。
这件事本应就此落下,可不知怎么的,竟在京中渐渐传了开来。
一开始是几个书生气不过,痛斥那几个青年人不识好歹,听闻此事的百姓们自是不相信那些人的胡言乱语,镇国公府世代忠良,如今的镇国公战无不胜,老镇国公更是以身殉国,这样一心为国为民之人,怎么可以怀疑其忠心?
虽然百姓们不信那些污蔑,可这谈论的时间久了,话头却慢慢引到了镇国公二房一家身上。
先前孟氏母子三人做下的恶事,直到今日提起来都令人痛恨唏嘘。
“听说了吗?镇国公府二房的那个儿子,就是犯了重罪的那个,前几日死在流放的路上了!”
“啊?竟然死了?是畏罪自尽吗?”
“切,得了吧!他那种人怎么舍得自尽?好像是在衙门受了杖刑后身子没好,在路上的时候撑不住就......”
“说的也是,五十杖可不是白挨的......不过谁让他心思歹毒要害人,不然怎么会落得这个下场?”
“要说这孟氏也是,教的这两个孩子品行都一言难尽啊......”
“他们那二房老爷倒是个厚道之人,不过也听说受自己儿子拖累,被圣上贬了官呢......”
“都说养不教父之过,两个孩子成了今日这样,这姜二爷自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呐!”
“话虽这么说,不过姜二爷很是孝顺,这些年姜国公不在京中,可都是姜二爷照顾府上一大家子人啊......”
“这倒是......不过姜二爷先前分家了吧?”
“是呢,说是为着不拖累镇国公府,主动分了家,姜老夫人因为这事儿都病倒了!”
“这般严重?那姜国公回来后怎么没把人接回去?”
“瞧你这话说的,姜二爷的儿子犯的可是重罪,谁会想跟他们有牵扯啊?躲都来不及呢!”
“姜国公此举倒也无可厚非......不过他怎么不和孟氏和离呢?”
“要不说姜二爷心善呢!虽说孟氏母女坏了他名声,不过到底是自己的妻女,姜二爷哪怕自己受苦也不舍得和离啊......”
“如此看来,这姜二爷真是个有情有义之人呐!”
“就是说呢!这姜老夫人一直都是二房一家照顾着,如今分了家,听说老夫人日日思念自己的二儿子,眼睛都要哭瞎了!”
“唉......这老夫人也是多愁善感,实在不行就让姜国公把姜二爷接回来呗!”
“咦,这话可说不得啊,听闻姜国公已经去过姜二爷家中,却半句不提回府之事,你说老母亲在家苦苦盼着自己的儿子,他却不肯松口,可真够心狠的......”
“可能姜国公有自己的苦衷吧,你方才不也说了,谁也不愿意同有罪之人牵扯过多。”
“可对方是自己的亲弟弟啊!再说有罪之人又不是姜二爷,姜国公何必揪着不放?”
“你这么说也有些道理,毕竟是一家人......”
“有什么道理,一家人就能不辨是非?”有人反驳道,“你家亲戚犯了罪,你愿意同他来往不?”
“话不能这么说,老母亲思念儿子,姜国公把人接回去又能如何?律法没有规定不可以吧?”
“都说百善孝为先,确实得满足老夫人的心意才行......”
“简直胡说!老夫人深明大义,怎么会不顾家族名声,硬要二房回来呢!再说姜二爷是自己提的分家,如何能怪到姜国公头上?”
“此言差矣,姜国公若真心疼自己母亲,就该将弟弟接回来,以成全母亲的心愿......明知母亲担忧却不为之,这难道不是最大的不孝?”
“还有那大房沈氏母女,当初二房分家之时为何不阻拦?若她们能留下姜二爷一家,不就没了今日这些事情了吗?”
“休要胡言!姜国公一心为国,你们却在这里编排人家的家事,实在是过分!”
“我们哪里是编排呢?不过是说出实情罢了,姜国公功勋在身不假,难道就能抵消他和妻女不孝顺的事实了吗?”
“不孝顺?你看见了?净在这儿胡扯!”
“既然孝顺,为何不把姜二爷接回?既然是亲兄弟,就不该惧怕流言蜚语!若姜国公把人接回去,百姓们还要赞他一句忠孝节义呢!”
“一派胡言!一派胡言!”
“好了好了,你们二人不要再吵了......这是人家镇国公的家事,哪里用得着咱们说三道四的?”
“对啊,都消消气消消气......”
这番流言很快传了出去,有人觉得姜国公不该太计较,也有人认为姜国公不接姜二爷回去乃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三人成虎。
流言传着传着,便有人开始指责姜国公薄情寡义,连自己的亲弟弟都不能善待;还有人斥责沈氏母女自私自利,二房一家分家后,她们便能侵占镇国公府的全部家产;更有甚者竟然编排起姜国公在边关时虐待军营中的士兵,说的煞有其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破大防了!重生后反派都想刀我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破大防了!重生后反派都想刀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