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货物准时备齐。五百匹丝绸、两百套瓷茶具装了十艘大船,兰馨镖局的周强带着三十名镖师,与天津水师的都司赵海一起,护送船队从天津港出发。江兰站在码头,对周强叮嘱:“到了长崎,一定要当面验货,确认白银和硫磺的质量,若有问题,立刻传信回来,我再协调。”
周强躬身道:“江姑娘放心,俺们定不辱使命!”
船队出发后,江兰每天都去内务府查看沿海的驿报。第十天,驿报传来:船队顺利抵达长崎,德川一郎验货后,对丝绸和瓷器的质量赞不绝口,当场交付了一千二百两白银和两千斤硫磺,还邀请周强参观长崎的市集,说要介绍更多日本商人与瑞祥号合作。
又过了十天,船队平安返回天津港。周强带着白银和硫磺来见江兰,兴奋地说:“江姑娘,日本的贵族都抢着要咱们的丝绸和瓷器!德川先生说,下次要订一千匹丝绸、五百套瓷茶具,还想进口咱们的薄荷膏,说日本的夏天蚊虫多,薄荷膏很有用!”
江兰打开装硫磺的袋子,纯度果然很高,她当即让人送五千斤去西北军营(补充火药制造),剩下的一千五百斤送南方灾区(改良土壤);白银则存入兰馨银行,充实存款储备,降低存贷利息,让更多商户受益。
消息传到宫里,胤禛在朝会上特意表扬江兰:“江兰与日本的贸易,第一次就赚了一千二百两白银,还带回两千斤硫磺,既充实了国库,又补充了军需,是大功一件!以后瑞祥号与日本的贸易,朝廷给免税三年,水师全力配合!”
德川一郎回到日本后,更是大力宣传瑞祥号的产品。日本幕府将军德川吉宗看到丝绸和瓷器后,特意派人来大清,想与瑞祥号签订长期贸易协议;长崎的商人也纷纷效仿,通过德川一郎联系江兰,有的想进口兰馨的薄荷膏、梨膏糖,有的想出口日本的折扇、漆器。
七月初,德川一郎再次来京,这次他带来了十位日本商人,还带来了日本的折扇和漆器作为礼物:“江姑娘,我们想与您签订三年的贸易协议,每年进口两千匹丝绸、一千套瓷茶具、五千盒薄荷膏,出口五千两白银、一万斤硫磺;还想把日本的折扇、漆器卖给您,您看如何?”
江兰接过折扇 —— 扇面上画着日本的富士山,做工精致;漆器是一个梳妆盒,漆面光滑,图案精美。她笑着点头:“好!折扇和漆器我们也收,一把折扇换五十文铜钱,一个漆器梳妆盒换二两白银。咱们还可以互派工匠,日本的漆匠可以来大清教漆器工艺,我们的织工也可以去日本教改良织机的技术,促进彼此的手艺进步。”
德川一郎大喜,当即签订协议。江兰还让兰馨学院的陈先生,编了一本《中日贸易双语手册》,上面用中文和日文标注货物名称、价格、运输流程,方便双方商人沟通;丫蛋则跟着日本商人学日语,每天对着镜子练习 “欢迎”“谢谢”“这个多少钱”,还说要跟着下次的船队去日本,看看富士山。
八月中旬,第二次对日贸易的船队出发,这次不仅有丝绸、瓷器、薄荷膏,还有兰馨学院的书籍(《算术口诀》《护理手册》),江兰想让日本也了解大清的实用知识。船队抵达长崎时,德川一郎带着当地商人在码头迎接,还举办了热闹的欢迎仪式,把瑞祥号的产品摆在市集最显眼的位置,不少日本百姓都来围观,称赞 “大清的货物真好”。
江兰的家人也为她骄傲。江老实坐在院子里,看着日本商人送的漆器梳妆盒,笑着对江王氏说:“兰丫头现在能和日本做生意了,咱们江家的名声,都传到外邦去了!你看这梳妆盒,比咱们的木盒子精致多了,以后丫蛋出嫁,就用这个当嫁妆。”
江王氏正在给丫蛋做丝绸的新衣裳(用出口日本剩下的丝绸边角料),笑着说:“姑娘昨天回来,说日本商人想进口咱们的番薯种子,说日本的山地多,想种番薯解决粮食问题。你二哥写信回来,说西北军营用日本的硫磺制造的火药,威力比之前大了一倍,打准噶尔部更有底气了。”
雍正十九年底,与日本的贸易已开展三次,瑞祥号共赚白银一万五千两,进口硫磺三万斤、白银两万两,出口丝绸两千匹、瓷茶具八百套、薄荷膏一万盒。兰馨的产品在日本名声大噪,不少日本贵族以穿瑞祥的丝绸、用兰馨的薄荷膏为荣;大清也通过进口的硫磺,改良了南方两万亩农田,补充了西北的火药储备,朝廷的税收比去年多了三成。
晚上,江兰坐在兰馨学院的图书馆里,看着对日贸易的账本,拿起笔,在《瑞祥号贸易记录》上写下:“雍正十九年十二月,与日本开展三次贸易,盈利白银一万五千两,进口硫磺三万斤、白银两万两,出口兰馨产品千余件;兰馨品牌在日本初步建立知名度,签订三年长期协议;后续计划:进口日本的铜(用于铸造货币),出口兰馨医馆的草药;互派工匠学习,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在长崎设立瑞祥号临时贸易点,方便长期合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