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灰在秋日飒爽的秋风和阳光里飞舞,数学老师在讲台认真板书,刘晓艺盯着课桌上那张刚刚发下来就被揉的皱巴巴的数学试卷,鲜红的52分像一把刀扎进她心里。
这是她开学时考的摸底试卷,惨不忍睹的成绩敲醒满心激动的她,像是当头一棒。
教室里吊扇吱呀作响,课室里同学们对着分数都在热烈讨论。
"这次开学摸底考试,普通班和重点班的差距太大了!"
数学老师费启祥敲得讲台桌面咚咚作响,一脸恨铁不成钢。
"有些同学连基础知识都掌握得不好,大家一定要跟紧节奏!即使是普通班,也不是你们放弃自己的时候,看黑板上这道题,最不该的错误哈!"
她的手指紧紧攥住试卷边缘,红红的一片,基础知识都还给小学老师了。
前世的记忆再次如潮水般涌来——这一年父亲因着时代进步被迫技术降职,母亲被迫下岗,她却介意于普通班的身份,很多知识得过且过。
最终时刻哪怕日夜不分地学习,成绩也没太大起色。除了让她累出了一身病,别无所成。
讲台旁贴着的"距中考还有852天"的红色标语再次把她的决心砸实了几分。
这一次,她一定要把握好每一次考试,不放过任何一处不懂的地方。
下课铃响,同学们一窝蜂冲出教室。
刘晓艺从斜挎的布书包里掏出那个之前的计划笔记本,在后面用钢笔黑色大字醒目标明目标:"任务+1——初一期末考试数学必须及格!"“任务+2——期中考试要进班级前十五名”......
她没有重点班那些学霸的头脑,也没有其他重生者一般的外挂,但拥有比任何人都珍贵的财富——未来的考试记忆。
她就是她本人的金手指,她自己就能设定任务。
刘晓艺清楚地记得,1992年中考物理最后一道大题是电功率计算,英语作文题目是给老朋友李雷写的一封信...
"晓艺,今天去食堂吗?"同桌徐静雯戳了戳她的肩膀。
刘晓艺抬头,看着这个前世因自己疏远而沉默寡言的女孩。
“不了,我带了午餐,打算吃完就在教室复习。对了,能借我看看你的数学笔记吗?”
接下来的两周,刘晓艺像着了魔一样学习。每天五点起床边在操场慢跑边背英语单词,课间追着各科老师问问题,晚上在台灯下复习物理题到深夜,错题集渐渐越来越厚。
她主动向学习委员苏逸请教,帮她带几天早餐的条件来换他的数学解题,苏逸是他们班这次考试的第一名,戴着厚厚的金丝眼镜,中指指腹上厚厚的茧子,听说是生病升学考试缺考了一门才被迫留在普通班的。
"你这样解太复杂了。"
周五放学后的教室里,苏逸指着她的一道习题,"看,在这里做两条辅助线两步就能得出来。"
两句话简单说明了她的问题,刘晓艺恍然大悟。
前世的她根本不懂如何学习,只会死记硬背,死磕课本。
现在她学会了举一反三、归纳题型、总结错题,进步飞快。加上自己前世累积了20年的学习经验和考试技巧,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十月初的班会上,班主任杨老师宣布七年2班将成立为期半年的学习帮扶小组。
刘晓艺立刻拉上同桌徐静雯以及学习委员苏逸。
放学后,三人约定在学校后面的花园石桌处碰头。
刘晓艺从布包里掏出三本手抄的"重点题型集":"这是我这几天泡图书馆整理的常考题型,我们一起研究吧。"
"你什么时候弄的这个?"苏逸翻看着笔记,眼睛越瞪越大,"这比老师发的复习提纲还详细!"
“这就当做您给我们耐心讲课的报酬,小苏老师,我和静雯就指望您啦。”
刘晓艺心中暗笑。她当然不能说这是根据未来三年中考试题反推的重点。
拿着难得的“自制习题册”,学霸苏逸开始了一拖二的帮扶工作。
很快,就到第一次月考那天,万里无云,秋风飒飒,校园里除了纸笔接触的沙沙声和拖动座椅的碰撞声,没人说话。
刘晓艺拿到试卷后没急着看题,仔仔细细填好了名字和信息。
她相信细节决定成败,努力一定会有回报。
认真浏览试题时,看到数学试卷上三道大题都与她在当时预测的题型相似时,手心沁出了汗,看来这几个月的突击很有用。
她有条不紊地解题,第一次感受到学霸的快乐和题目游刃有余时的成就感。
月考过去的快,成绩发布的也快。老师们好像约好了,只两天就把全部试卷都批改完成了。
"刘晓艺,72分!"费老师发试卷时的声音忽的带着惊讶,"进步很大,要继续保持哈。"
教室里一片哗然。一个月数学成绩就从52分涨到72分,20分的飞跃,这在普通班几乎很难得的存在。苏逸偷偷对她竖起大拇指,静雯则高兴得脸都红了。“晓艺你及格啦!真厉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回90,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回90,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