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顿了顿,补充道:“针对地方官员可能的暗中盘剥,臣建议配套‘三查制度’:一查账册,要求各地每月上报税赋明细,户部随机抽查;二查民情,派御史微服私访,收集百姓反馈;三查官员家产,若发现官员财产与俸禄严重不符,立刻立案调查。同时,将‘减税惠民成效’纳入官员考核,考核优秀者优先提拔,不合格者降职或罢免,以激励官员主动落实政策。”
“第三策,‘垦荒免税,鼓励生产’。”周婉宁语气愈发坚定,“当前辽东、中原尚有荒地数百万亩,若能充分开垦,不仅能解决百姓温饱,还能增加田赋收入。臣建议,针对两类人群推行激励政策:一是流民,凡愿意定居垦荒者,朝廷免费提供种子(马铃薯、小麦各两斗)、农具(曲辕犁一具、锄头两把),并划分三十亩荒地归其所有,前三年无需缴纳田赋,第四年至第五年缴纳五成田赋,第六年起按正常标准缴税;二是女真、蒙古等部落百姓,鼓励他们从渔猎转向农耕,朝廷派农技人员上门指导,提供与汉人同等的垦荒优惠,且允许他们保留原有部落习俗,仅需遵守朝廷律法与税赋规定。预计三年内,可新增耕地百万亩,未来每年可增收田赋三十万两,且能让流民安定、部落融合,一举多得。”
王磊放下文书,眼中露出明显的赞许之色:“三策环环相扣,既减轻百姓负担,又拓宽财源,还能促进生产与民族融合,甚合我意。但推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阻力——江南盐商垄断盐场多年,未必愿意交出经营权;地方豪强可能会阻挠垦荒,抢占优质荒地;垦荒所需的种子、农具,也需要大量资金与产能支撑,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国公爷思虑周全,臣已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应对之策。”周婉宁早有准备,语速平稳却掷地有声,“针对江南盐商,臣计划分三步推进:第一步,约谈江南十大盐商(掌控全国七成盐产量),晓以利害——若主动配合‘官督商办’,不仅可保留经营权,还能获得朝廷授予的‘盐运使’虚职(享九品待遇),其子女可入官学就读;第二步,对犹豫者,暂停其盐场运输许可,倒逼其妥协;第三步,对拒不配合者,以‘偷税漏税’‘囤积居奇’为由,查抄其家产,收回盐场,由朝廷直接经营。目前,臣已掌握十大盐商偷税漏税的证据,足以形成震慑。”
“针对地方豪强阻挠垦荒,臣建议授权各地驻军协助——若发现豪强抢占荒地,驻军可强制收回,分配给百姓;对煽动流民抗拒垦荒者,按‘扰乱民生’论处。同时,鼓励百姓举报豪强不法行为,查实后给予‘免缴半年田赋’的奖励。”
“针对垦荒物资供应,臣已与工部主事陈默商议,他承诺工坊优先生产垦荒农具,每月可供应曲辕犁两千具、锄头三千把、镰刀两千把;种子方面,辽东粮库储备的马铃薯种子可供应十万亩,不足部分从山东、河南调运,所需资金约二十万两,可从下月盐铁专营新增收入中列支,短期缺口可向江南士绅暂借(承诺半年内以商税收益偿还,利息按‘每百两月息一两’计算,低于民间三分利,士绅大概率愿意出借)。”
王磊站起身,走到周婉宁身边,抬手拍了拍她的肩膀,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信任:“婉宁,你考虑得比我还周全,既有宏观策略,又有具体落地措施,实属难得。此次财政革新,关乎天下民生与咱们的统治根基,我将全权委托你负责,所需人力、物力,我全力支持。”
他略一沉吟,补充道:“我给你三项特权:第一,调派五百名精锐士兵,归你节制,专门用于查抄抗命盐商、打击贪腐官员与阻挠垦荒的豪强;第二,给陈默下死令,工坊必须优先保障垦荒农具生产,若延误,唯他是问;第三,若遇到地方势力(包括宗室、旧吏)强硬阻挠,你可直接调动当地驻军,无需向我报备,事后补报即可。”
周婉宁心中一暖,深深屈膝行礼:“臣谢国公爷信任!定不负所托,半年内推行完毕三策,一年内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两年内让百姓税负减轻三成以上、国库储备突破五百万两!”
离开帅府后,周婉宁立刻展开行动。她先是带着二十名亲信与掌握的盐商偷税证据,乘坐水师战船前往江南——王磊特意嘱咐郑成功调派“威远号”护航,既是为了保障安全,也是为了向江南盐商展示实力。
抵达扬州后,周婉宁第一时间约谈江南十大盐商之首、扬州盐商张万堂。张万堂起初态度傲慢,认为“盐场是祖业,朝廷无权指手画脚”,甚至暗示“江南士绅与宗室会支持盐商”。周婉宁却不动声色,将他近三年偷税漏税的明细(包括“虚报运盐损耗”“私下抬高盐价”等)摆在桌上,冷冷说道:“张东家,这些证据若上报国公爷,按律可判‘抄家流放’。但国公爷念及江南盐商经营不易,愿给大家一条生路——主动配合‘官督商办’,缴纳特许费,不仅可保全家业,还能获封虚职,让子女入仕。若执意抗拒,今日午时,‘威远号’的水师士兵便会查封盐场,届时悔之晚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