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辽东风云与整军之始
凛冽的北风呼啸着掠过辽东平原,卷起漫天雪沫,将沈阳城裹在一片银装素裹之中。总兵府议事厅内,炭火盆噼啪作响,却驱不散杜松眉宇间凝结的凝重。这位号称"杜黑子"的辽东猛将,此刻正伫立在巨幅舆图前,粗大的手指重重按在抚顺关的位置,花白的虬髯因紧咬牙关而微微颤动。
"建虏又增兵了。"杜松声音低沉如闷雷,目光扫过厅内众将,"探马最新急报,正蓝旗主力已移至界藩城,距抚顺不到百里。莽古尔泰这厮,怕是开春就要动手。"
参将王宣躬身禀报,脸上满是忧色:"总兵,我军在抚顺仅驻兵五千,城防年久失修,多处箭楼坍塌。是否向经略衙门请调援兵?粮草也仅够半月之用,士卒已有怨言。"
杜松冷笑一声,拳头猛然砸在案上:"杨镐那个老书生?他巴不得俺们这些武将都死绝!去年请饷的折子至今未有回音,如今又要去求他?"说着深吸一口气,强压怒火,"传令各营,即日起加倍哨探,所有士卒取消休沐。妈的,老子倒要看看,他莽古尔泰有没有胆量来碰抚顺关!"
厅内众将面面相觑,人人面带忧色。谁都知道,如今的辽东军早已不是李成梁时代的精锐之师。欠饷已达半年,许多士卒面有菜色,盔甲兵器残破不堪。更要命的是火药短缺,火铳手每人仅配发十发药子,平日训练只能以空铳操练。骑兵的战马瘦骨嶙峋,粮草不足时甚至要以树皮草根充饥。
正当气氛凝重之际,亲兵匆匆入内禀报:"总兵,京师来使!说是王总督的特使,已到辕门外,带来大批物资!"
杜松浓眉一挑:"王磊的人?他来做什么?"虽心存疑虑,仍整装出迎。辕门外,一支精悍的马队肃立风雪中,约三百余骑,却带着绵延数里的车队。为首者身着猩红斗篷,肩覆精钢玄甲,正是王磊麾下大将孙应元。见杜松出来,孙应元拱手道:"杜总兵,奉王总督将令,特来助总兵整军备虏。"
杜松打量来人,只见其随从虽人数不多,却个个精气内敛,战马膘壮,装备之精良令人咋舌。尤其是他们背负的火铳,造型奇特,竟无火绳,枪身闪烁着冷冽的寒光。
"王总督好意,杜某心领。"杜松语气冷淡,带着几分辽东武将特有的倨傲,"但辽东苦寒,不比江南。贵部这些娇贵兵器,怕经不起风雪。建虏可不是流寇,那是真刀真枪的厮杀!"
孙应元不以为意,微微一笑:"总兵可否借步说话?"
进入厅内,孙应元取出一封火漆密信。杜松拆阅后,面色骤变。信中详细列举了建虏即将发动攻势的情报,甚至精确到各旗兵力部署、粮草囤积地点。更令他震惊的是,信中提到一个名字:李永芳。
"这个叛徒!"杜松咬牙切齿,拳头攥得发白。李永芳原是抚顺守备,去年降虏,对明军防务了如指掌。若真如信中所说,建虏已掌握明军布防详情,抚顺关危在旦夕。
孙应元正色道:"王总督预料建虏开春必攻抚顺。特命末将带来新式火器三千具,弹药二十万发,白银十万两充作饷银。后续还有野战炮三十门,正在运送途中。"
杜松怔在原地,这些物资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但随即警惕道:"王总督想要什么?"
"只要总兵允许新军教官协助整训,三月之内,必还总兵一支可战之师。"孙应元目光炯炯,"总督有言:辽东乃国之藩屏,杜总兵乃国之干城。助总兵就是助大明。"
杜松沉吟良久,花白的虬髯在炭火映照下微微颤动。终于,他重重点头:"好!就依王总督的安排。但有一点——整训可以,不得削弱某的指挥权!孙将军带来的物资,某先代将士们谢过!"
整编工作从换装开始。当一箱箱新式装备运抵军营时,辽东军将士看得目瞪口呆。火器营最先领到燧发枪。老兵刘大刀抚摸着光滑的枪管,啧啧称奇:"乖乖,这铁疙瘩比婆娘皮肤还滑溜!"试射时,燧发枪的射速和精度更让众人惊叹不已。原先需要二十息才能完成装填射击的老式火绳枪,被十息就能完成射击的燧发枪取代。更妙的是,新枪配有套筒刺刀,长短兵器合为一体。
骑兵的改制更为彻底。杜松的亲兵营首先换装。新式马刀采用精钢锻造,重量减轻三成,锋利度却大增。骑兵铠改用新式锻钢片甲,重量减轻四十斤,防护力反而提升。最让将士们欣喜的是新式马镫和高桥马鞍,让骑射稳定性大大提高。
"这鞍子真带劲!"杜松的亲卫队长策马疾驰,在马上连发三箭皆中靶心,"比以前稳当多了!"
炮兵的变化最大。新式野战炮让老兵们不敢相认。炮身镌刻着刻度盘和瞄准线,配备专用计算尺和测距仪。实心弹、链弹、爆破弹分类存放,装药定量分装。一套完整的炮兵操典发放到每个炮手手中,要求严格按规程操作。
杜松起初对这些"花架子"不以为然。直到观摩了一次实弹演练:六门野战炮在三里外齐射,全部命中箭靶区域;装填速度比旧式红衣大炮快了一倍;特别是爆破弹的威力,一炮就将作为目标的土堡炸塌半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