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的风刮得比往年早。
李震站在沙盘前,手指停在鹰嘴崖的位置,掌心压着那封尚未展开的急报。火烛映在他脸上,光影随呼吸微微起伏,却不见丝毫动摇。他没有抬头,只低声说:“把骁儿叫来。”
话音落下不过片刻,脚步声由远及近,沉重而稳。李骁推门而入,甲胄未卸,肩头还沾着白日操练时扬起的尘灰。他站定在殿中,目光扫过父亲手中的信纸,已知来意。
“黑水原集结三部骑兵。”李震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如铁石落地,“前锋越崖,斥候失联两日。”
李骁眉头一拧,上前一步:“铁木真?”
“是他。”李震将信递出,“不是小股劫掠,是整军压境。”
李骁接过急报,快速浏览,指节因用力微微泛白。他抬眼:“他们想打我们新政未稳的空档?”
“不止。”李瑶从侧廊走出,手中捧着一卷竹简,“我刚调出去年北线粮道损耗记录——过去半年,幽州以北十七个屯点被袭,每次不过百骑,看似骚扰,实则探路。他们在摸我们的防务虚实。”
苏婉紧随其后,面色沉静:“太医院昨夜刚清点完第二批战备药材。若战事开启,前线伤员转运必须提前设站,否则一旦冻伤溃烂,医队赶不上。”
李毅立于门侧阴影处,一直未语。此刻才低声道:“京畿三卫中,有两名副统领与旧年内库牵连甚深。我已派人盯住他们的府邸。外患当前,最怕内里松动。”
殿内一时寂静。
李震缓缓踱回案前,指尖轻叩桌面。“有人以为我们忙着改礼制、办学堂,就顾不上刀兵?”他目光扫过众人,“百姓刚能安心读书,谁也不许让他们再为战火逃命。”
李骁抱拳:“儿愿领兵北上。”
李震看着他,许久未答。眼前这人早已不是当年冲动少年,眉宇间多了战场磨出的冷硬,眼神却依旧清明。他点头:“你带炮兵集群走,幽州大营的三万新编步卒归你调度。”
“霹雳炮可拆解运输,七日内能在关外完成组装。”李骁语速沉稳,“我打算在狼脊岭设伏,那里地势窄,骑兵展不开。先用火器压阵,再以弓弩手封锁隘口。”
李瑶立刻接话:“情报网已在核查敌军行进路线。我会把细作传回的地形图和过往气候记录整合成册,明日一早送至军营。”她顿了顿,“但粮草调度是个难题。今年南粮北运刚试行新法,若大军开拔,恐影响春耕民供。”
“不征民粮。”李震断然道,“动用国仓储备,优先保障军需。账目由你亲自核对,每一石米都要清楚去向。”
“是。”李瑶应下,转身便要离去,“我现在就去拟令。”
“等等。”苏婉叫住她,“随军医队要配足抗寒药和止血散。另外,我在想——能不能在幽州城外设临时收治所?战线拉长,重伤员不能全靠后送。”
李骁思索片刻:“可行。我可以派一营驻守后方枢纽,专司转运护卫。”
李毅这时上前一步:“我会彻查各军营粮道押官背景,凡有可疑者立即替换。同时加强边关文书查验,防止敌谍混入军报系统。”
李震颔首:“好。你另派一组人,盯着那些被革职的旧吏。别让他们在外患时煽动民乱。”
“明白。”李毅抱拳退下。
殿内只剩父子三人。
李震走到沙盘旁,拿起一枚红棋,落在幽州西侧的山谷。“你此去,不是为了打赢一场仗。”他语气平静,“是要让蛮族知道,犯我疆土,代价是什么。”
李骁凝视沙盘,缓缓跪地接令:“儿不负父命。”
李震扶他起身,没再多言。他知道这一去,不只是守边,更是立威。新政若无武力护持,再好的制度也会被踏碎。
李骁转身大步出门,铠甲铿然作响。门外夜色浓重,宫道两侧灯笼摇曳,映出他长长的影子。他没有回头,直奔军营方向。
李瑶回到书房,立即召来三名幕僚。她摊开北境舆图,提笔在几个关键节点标注符号。“即刻传令:调集河东仓粟米八千石,分三批运往雁门;从工坊提领霹雳炮组件二十套,加派工匠随军。”她顿了顿,“另外,查一下去年冬季幽州平均气温,预估伤员冻伤比例,报给医署。”
一名幕僚迟疑道:“公主,如此大规模调度,户部会不会……”
“不必请示户部。”李瑶落笔果断,“军情紧急,先调后补。若有问责,我担着。”
苏婉回到家中,并未歇息。她翻出药典名录,一页页勾选可用药材。又命人取来布包,开始清点针具、绷带、药粉。她一边整理,一边低声吩咐侍女:“明日一早召集所有轮值医官,我要讲一遍战场急救章程。”
她忽然停下,望向窗外。远处军营方向隐约传来号角声,那是整军待发的信号。
李毅走入暗部据点时,手下已等候多时。他摘下腰间短刃,插在桌角,随即展开一张京畿布防图。“第一组去查西营粮官李崇的往来账目,特别是最近三个月的私驿记录;第二组潜入北门马市,查是否有大批战马流入民间;第三组,重点盯王晏旧宅,若有密信传递,截下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