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的冬雪刚化,城门外就来了一队特殊的使者——西域乃蛮部的使者,捧着驼毛地图,身后跟着十几个牵着骆驼的牧民,骆驼上载着西域的葡萄、毛毯,还有一封归降信。秦峰领着使者走进议事厅,使者跪在地上,双手举着信:“秦将军,甘麻剌逃到西域后,横征暴敛,还杀了克烈部首领,我们不愿再跟着他受苦,特来归降,愿为祥兴军守西域,年年进贡!”
秦峰展开信,上面不仅有乃蛮部首领的印鉴,还有汪古部、弘吉剌部的联名签字——原来甘麻剌失势后,漠北部落内乱,几个部落首领趁机联合,想投靠祥兴军。秦峰立刻让人把消息送到大都,同时安排使者住下,让他们参观大同的战壕和拒马炮:“你们放心,殿下向来善待归降部落,只要你们真心为百姓做事,定能安稳生活。”
使者们看到拒马炮的威力,又听说大都的流民能分田、能读书,纷纷感叹:“早知道祥兴军这么好,我们早就归降了!”
大都的亲民殿里,赵昺拿着秦峰的奏报,嘴角露出笑意。殿下文武百官议论纷纷,张勇皱着眉:“殿下,西域部落反复无常,会不会是诈降?”赵昺摇头,指着奏报上“愿送子弟入大都求学”的字样:“他们愿意送子弟来学习,就是真心归降的意思。林啸,你去安排,在大都建一座‘蕃学’,专门教西域子弟农桑、兵法,让他们了解汉家文化;再派五个新科进士去西域,帮他们修水利、教种稻,让部落百姓也能吃上饱饭。”
林啸领命,刚走出殿门,王老铁就推着一辆新做的“龙骨筒车”进来——木架比之前的水车高了三尺,能从深井里汲水,还能通过齿轮带动石磨,既能灌溉,又能磨面。“殿下!这筒车能在西域用,那里缺水,有了它,部落百姓就能种稻、磨面,不用再靠游牧过日子!”王老铁拍着筒车,嗓门洪亮。
赵昺走到筒车前,试着摇了摇把手,清澈的水顺着木斗流出来,还带动石磨转了起来。“好!让工匠们多做些,和新科进士一起送到西域!”赵昺笑着说,“再给西域部落送些占城稻种,让他们春天就能播种。”
江南的苏州城外,王阳明正领着百姓修水利——新挖的水渠蜿蜒几十里,连接着太湖和稻田,百姓们拿着锄头、铁锹,干得热火朝天。一个老农站在渠边,看着水流进自家田里,激动得流泪:“以前元兵不管水利,天旱的时候,稻子都枯死了;现在有了水渠,再也不怕旱了!”王阳明笑着递过一把新做的镰刀:“等夏天稻子熟了,用这镰刀收割,比老镰刀快两倍!”
老农接过镰刀,摸了摸刀刃,连连道谢。不远处的农桑学堂里,十几个孩童正跟着新科进士读书,课本上写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孩童们的读书声顺着风飘出来,格外响亮。
濠州的和州城楼上,朱元璋正拿着李善长画的集庆地图——集庆(今南京)是江南重镇,城高池深,元兵守将福寿领着三万士兵驻守,还在秦淮河上装了铁索,挡住船只通行。“集庆是江南的门户,拿下它,就能连接江南和濠州,百姓也能安稳种稻。”朱元璋指着地图上的聚宝门,“这里是集庆最薄弱的城门,旁边就是秦淮河,咱们可以用水师破铁索,再让百姓内应。”
就在这时,一个青年骑着马赶来,翻身下马,对着朱元璋跪地磕头:“侄儿朱文正,听闻叔父在此杀元兵、救百姓,特来投奔!”朱元璋扶起他,见他身材魁梧,眼神坚定,心里大喜:“好!有你相助,拿下集庆更有把握!”
朱文正起身,从怀里掏出一张集庆城防图:“我在集庆城外的庄子住过,知道福寿把粮草藏在清凉山,咱们可以先烧了粮草,再攻聚宝门!”李善长点头:“朱文正来得正好!咱们分三路行动:常遇春,你带三百水兵,夜里偷偷剪断秦淮河的铁索;徐达,你带五百士兵,去清凉山烧粮草;冯胜,你带流民混进集庆,联络城内百姓,等铁索断了,就打开聚宝门;我和朱公子留守和州,接应大军。”
众人领命,当天夜里就出发。常遇春带着水兵,乘着小船,悄悄靠近铁索——元兵在铁索旁搭了了望台,正打着瞌睡。常遇春让水兵用斧头砍断铁索,“咔嚓”一声,铁索掉进河里,元兵惊醒时,水兵已经划船离开。徐达则带着士兵,摸到清凉山——粮草寨只有几百元兵看守,徐达一声令下,士兵们放火烧粮,火光映红了夜空。
集庆城内的百姓看到火光,知道祥兴军来了,纷纷拿着菜刀、锄头,对着元兵喊杀。冯胜带着流民,趁机打开聚宝门,朱元璋领着大军冲进去,福寿想领兵抵抗,却被朱文正一刀砍倒。不到天亮,集庆就被拿下,朱元璋让人打开粮仓,分粮给百姓,还贴出“分田令”:“凡集庆百姓,每人分五亩田,免五年赋税!”
百姓们欢呼雀跃,一个叫邓愈的青年,领着十几个铁匠找到朱元璋:“朱小哥,我们会打铁,能做兵器、农具,想跟着您,为复汉大业出力!”朱元璋高兴地收下他,让他在集庆建冶铁坊,打造兵器和农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破落皇帝重整山河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破落皇帝重整山河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