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依旧在做最后的挣扎,试图将水搅浑。
李文渊早就料到他会如此,不等皇帝发问,便接口道:“秦相所言,不无道理。仅凭口供,或许有人质疑。但陛下,百官,以及昨夜目睹‘真相重现’的京城百姓,皆可作证!那并非失心疯,而是冥冥之中的天意,让这阴谋以最为戏剧、最为直白的方式,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此即为臣所说的‘天证’!”
他转向百官,声音提高:“昨夜在‘雅集轩’与‘白云观’外,无数双眼睛看到,听到!张汝、王焕如何密谋,玄机子如何施法,三道符箓有何作用,他们是如何得意洋洋地计划着扳倒下官,如何期待着借此讨好某人……这一切,难道都是巧合?都是妖术?!”
他的目光锐利如刀,扫过那些原本还有些摇摆的官员:“若非天意使然,何以能让三位案犯,在众目睽睽之下,身不由己地将罪行演绎得如此清晰分明?!”
这番话,勾起了许多官员昨夜听闻消息时的震撼。那件事太过离奇,反而让人无法不相信其真实性。再加上霍云的见证,皇帝此刻的震怒,以及那三份白纸黑字画押的口供……铁证链已经形成!
秦桧孤立地站在大殿中央,脸色由青转白,他能感觉到,周围那些原本依附于他的目光,正在迅速躲闪、退缩。大势已去!
皇帝缓缓站起身,冕旒下的目光如同实质,死死钉在秦桧身上,一字一句地问道:“秦桧,你,还有何话说?”
这一问,如同最终的审判。
秦桧身体晃了晃,张了张嘴,却发现任何辩解在此刻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知道,皇帝需要的不是一个答案,而是一个态度,一个……让他能顺势而下的台阶,或者说,一个发泄怒火的出口。
他缓缓跪倒在地,以头触地,声音沙哑干涩:“老臣……老臣御下不严,识人不明,致使门下出现此等丧心病狂之徒,酿成大祸……老臣,有负圣恩,罪该万死!”
他没有承认自己指使,但“御下不严,识人不明”这八个字,在此情此景下,与承认罪责已无太大区别。他这是在弃车保帅,试图将损失降到最低。
皇帝冷冷地看着跪伏在地的秦桧,胸膛剧烈起伏。他何尝不知道秦桧是主谋?但此刻,若直接穷追猛打,牵扯太广,朝局必然动荡。秦桧主动请罪,给了他一个相对稳妥的处理方式。
沉默,如同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良久,皇帝那冰冷的声音终于再次响起,如同来自九幽深处:
“太师秦桧,御下不严,纵容门生,险酿大祸,着即革去太师衔,罚俸三年,闭门思过,无旨不得出府!”
“吏部侍郎张汝、兵部郎中王焕,妖道玄机子,勾结妖人,亵渎祭典,构陷大臣,罪大恶极!着革去一切官职功名,押入天牢,交由三司会审,从严惩处,以儆效尤!”
“镇北将军霍云,忠勇可嘉,协助破案有功,赏金千两,锦缎百匹!”
“侍郎李文渊,明察秋毫,不畏权贵,破获此案,有功于社稷,擢升为正三品……礼部侍郎,仍兼原职,另赏……准其随时入宫奏对!”
一系列的旨意颁布下来,如同道道惊雷。
秦桧被削职禁足,虽未伤及根本,但权势已然大损,颜面扫地。张汝、王焕、玄机子则是被彻底抛弃,难逃一死。霍云得了实惠的赏赐。而李文渊,则是连升数级,成为最年轻的三品大员之一,更获得了“随时入宫奏对”的殊荣,圣眷之浓,一时无两!
“臣等领旨,谢陛下隆恩!”霍云和李文渊躬身谢恩。
秦桧也艰难地叩首:“老臣……谢陛下隆恩。”
皇帝最后看了一眼殿下神色各异的百官,拂袖转身,声音疲惫而冰冷:
“退朝!”
这场震惊朝野的祭天大典风波,随着皇帝的金口玉言,终于尘埃落定。真相,以一种近乎荒诞却又无可辩驳的方式,大白于天下。
李文渊站在逐渐散去的人群中,感受着周围投来的敬畏、羡慕、乃至忌惮的目光,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只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以及一丝对前路更加清晰的认知。
扳倒秦桧,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今日,只是斩断了他最嚣张的一条爪牙。
而他的“不靠谱”系统,在经过这次近乎透支的使用后,下一次醒来,又会给他带来怎样的“惊喜”?
他抬起头,望向殿外渐渐亮起的天空,目光深邃。
---
喜欢这个系统比我还不靠谱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这个系统比我还不靠谱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