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渡陈仓,蛛丝马迹现
碎玉轩宫门紧闭,如同一座华丽的囚笼。外界的一切消息被刻意隔绝,只有御膳房定时送来的膳食和必要的日用供给,成为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雍正虽未明令断绝她与外界联系,但在这种敏感时刻,任何不必要的接触都可能被解读为图谋不轨。
林潇潇安然处于风暴眼中,每日里或教导三阿哥识字,或临帖绣花,神色平静,仿佛外间的惊涛骇浪与她无关。但只有贴身伺候的心腹才知道,娘娘常常独坐至深夜,对着棋盘推演,或在灯下写下一些无人能懂的符号。
那张写着“皇后非自尽,遗书系伪造,关键人在辛者库”的纸条,如同投入静湖的巨石,在她心中不断回响。消息来源成谜,递送方式隐秘,她无法判断这是盟友的援手,还是敌人更深的陷阱。但无论如何,这条线索是目前唯一的突破口。
“关键人在辛者库……”林潇潇反复咀嚼着这句话。辛者库人员复杂,看守严密,她如今被禁足,根本无法亲自接触。必须依靠外界的力量。
如何将信息传递出去?御膳房的通道过于显眼,且每次传递都冒着巨大风险,不能常用。她需要更稳妥、更隐蔽的方式。
机会很快来临。这日,内务府按例派人送来份例内的炭火。负责押送的小太监低眉顺眼,在交接炭筐时,极其隐晦地对着林潇潇的心腹宫女点了点头。宫女会意,在清点炭火时,悄悄将一枚用蜡封好的细小竹管塞入了为首的太监手中。整个过程无声无息,仿佛只是寻常的物资交接。
这枚竹管,承载着林潇潇的希望与指令,目标是宫外的林如海。信中,她并未提及皇后之死的疑点,只以隐语告知父亲,她在宫中一切安好,勿念,并“偶然听闻”辛者库近日有些许异动,恐生事端,望父亲能在宫外留意与辛者库相关人员之动静,尤其是与内务府黄规全、以及已故皇后母族乌拉那拉氏、年家、赫舍里氏有牵连者。她相信,以父亲的智慧与在朝中的经营,必能明白其中深意,并从宫外配合调查。
信息送出,如同石沉大海,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待。林潇潇深知,宫外的调查需要时间,而宫内的局势,却在飞速变化。
甄嬛与安陵容协理六宫后,并未大刀阔斧地改革,反而一切遵循旧例,显得格外低调。但暗地里,甄嬛利用协理之权,开始不动声色地清理景仁宫的旧人,尤其是皇后身边的心腹,如剪秋等人,皆以“需为皇后娘娘祈福守灵”为由,调离关键岗位,或遣送至皇家寺庙,或安排至偏僻宫苑。此举既是剪除皇后残余势力,也是为了寻找可能知情的突破口。
安陵容则重点盯着内务府。她以核对宫中用度、整饬奢靡之风为由,要求内务府提供近半年来的详细账册,尤其是涉及金银器皿、珠宝首饰、以及各宫份例外采买物品的记录。她查得极其细致,看似是为了坐实林潇潇“宫中用度不明”的嫌疑,实则是要找出皇后党羽贪污、以及可能用于伪造证据、收买人心的资金流向。
前朝亦是风起云涌。皇后的“遗书”内容不知被何人泄露出去,顿时在朝堂掀起轩然大波。都察院中,原本就对林潇潇“后宫干政”不满的御史们,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纷纷上书,要求严查嘉懿贵妃,甚至有人言辞激烈,暗示应将其废黜或赐死,以正宫闱。而林如海一派的清流官员则奋力反驳,指出皇后遗书死无对证,不足为凭,且贵妃于南巡、灾民安置等事上有功于社稷,不可因莫须有之罪苛责。双方在朝堂上争执不休,互不相让。
雍正被这些奏章和西北战事的军报搅得心烦意乱。他心中对林潇潇的怀疑并未完全消除,但林如海等人的据理力争,以及甄嬛、安陵容暗中递上的、显示林潇潇宫中用度并无异常的初步核查结果,也让他逐渐冷静下来。他下令粘杆处加紧调查,但进展似乎遇到了阻碍。
这一日,甄嬛借着向雍正汇报宫务的机会,屏退左右,低声道:“皇上,臣妾近日整理景仁宫旧物,发现一事蹊跷。”
“讲。”
“皇后娘娘身边的大宫女剪秋,在娘娘薨逝前两日,曾以娘娘名义,从内务府支取了一笔数额不小的银钱,说是要用于打赏下人及添置些祈福用品。但臣妾核对景仁宫当时的用度记录,并未见有此笔开销的明细。且剪秋在娘娘薨逝后,行为有些反常,似乎……格外害怕。”
雍正眸光一凝:“剪秋现在何处?”
“已被臣妾安排至北五所的佛堂静修。”甄嬛答道,“臣妾已派人暗中看管。”
“看好她。”雍正语气森然,“朕会亲自审问。”
剪秋,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知情人!然而,就在雍正准备秘密提审剪秋的前夜,一个噩耗传来——看守北五所的太监来报,剪秋于深夜时分,失足坠井,溺亡了!
消息传到碎玉轩,林潇潇手中的茶杯微微一颤。灭口!如此迅速,如此狠辣!对方显然也在密切关注着宫中的动向,一旦发现危险,立刻清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本宫只想到点下班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本宫只想到点下班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