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的暖阳已带了些烈意,分蘖后的麦苗正往高里蹿 —— 有的苗秆已近一尺,却透着虚软的嫩劲,风一吹就往旁歪。列国的农夫踩着田垄间的硬土往 “共稳田” 赶,秦国的汉子扛着竹制 “徒长测定仪”,仪身刻着 “秆高八寸为稳、一尺为徒” 的褐痕,仪尾绑着测根深的麻绳(能探到地下六寸,根须密则稳,疏则虚);楚国的农妇挎着麻编 “控旺肥囊”,囊里装着腐熟的豆饼混草木灰,囊底缝着可调节的细棉漏管,肥粉能顺着管慢慢渗进根旁;鲁国的田夫推着木柄 “根盘松土器”,器上的弧形齿贴着垄面下探,只松表层土不伤根,还能把土培在苗秆基部;小石头也攥着迷你竹制 “稳苗标记签”,签上刻着 “稳、虚、徒” 三个小符号,专给每垄苗做长势标记。
老桑树下的 “华夏” 剑晒得暖融融的,剑鞘上的 “防害纹” 旁,新长出的 “稳苗纹” 像株根系扎实的麦苗,把旧纹路衬得沉实实的。公孙矩从怀里掏出卷深褐色竹简,是赵氏家族古籍中赵砚批注的《春分稳苗录》,上面用墨写着 “春分苗旺,宜测徒长、控肥稳根、培土固秆,根盘实则秆稳,肥匀则苗壮”,他用指腹擦去竹简上的麦芒笑:“赵砚当年在蜀汉管春分苗,就靠‘仪测徒长、囊控肥’,咱今年加了根盘松土器,比他那时更懂固根的紧要,稳苗更扎实。”
王二愣子蹲在麦垄旁,把徒长测定仪往苗秆旁一靠,褐痕正好超了一尺,再拽着麻绳探根 —— 根须稀松地挂着土:“公孙先生,这垄苗徒长了!秆子虚得很,根还没扎深!” 说话间,孟春拎着陶壶走来,壶里装着泡过柳树叶的控旺水 —— 按她祖母孟姬传的法子,春分浇柳树叶水,能抑制徒长还促根须;刘婶已把控旺肥囊摆成排,囊上的棉漏管都调在 “慢渗” 档,像等着给苗秆 “喂稳根餐”;小石头蹲在田埂边,正给徒长苗插 “徒” 字签,还念叨着:“你长得太快啦,得稳一稳!” 小黄狗围着根盘松土器转,尾巴扫过器齿,惊得表层土簌簌落,引得大伙都笑。
一、稳苗工具的巧调试
整理稳苗工具的场面比春分的日头还热乎,列国的器具往田埂上一摆,徒长测定仪、控旺肥囊、根盘松土器、稳苗标记签排成排,修仪痕的 “沙沙” 声、缝肥囊漏管的 “嗡嗡” 声、磨松土器齿的 “霍霍” 声缠成团,转眼间,件件工具就收拾得称手,像等着给虚长的苗 “扎稳根” 的好帮手。
“这徒长测定仪得按作物调刻度,” 秦国的老竹匠正给仪身补褐痕,手指捏着麦秆比对,“麦秆稳长需八寸,褐痕刻深些;稻秆稳长需六寸,褐痕刻浅些;豆秆矮,仪身做短些(五寸长),免得没用还占地方。” 王二愣子学着测了棵稻苗,褐痕正好齐着六寸:“这仪校得准,一测就知苗虚不虚!”
楚国的刘婶正给控旺肥囊补棉漏管,把松了的管重新缝牢:“管得细如麦秆,太粗肥渗得快会烧根,太细堵得慌,像给苗根‘递细勺’,慢慢喂才稳当。” 她往囊里装了半袋肥,挂在苗秆旁,肥粉 “细细” 渗进土,没沾着一片叶:“这囊控肥准,苗吃多少算多少!”
鲁国的王大叔正给根盘松土器磨弧形齿,把齿尖磨得略钝:“齿得贴土走,太尖会扎深伤根,太钝松不动土,像给根须‘挠痒痒’,只松表层土,还能把土往秆旁培。” 他推着器试了垄,表层土松得软乎乎的,苗秆基部都围了圈土:“这器培土好,苗秆站得更稳!”
公孙矩帮着校柳树叶水浓度,捏了点柳叶渣闻:“柳叶和水得按一比十二泡,太浓会抑长得过慢,太淡没效果。” 小石头学着闻了闻,挠着头说:“有点清苦味!” 刘婶赶紧递过块麦芽糖:“含着甜,就不觉得苦了!”
“昨儿个做肥囊时还吵了两句,” 李掌柜提着藤篮过来,里面装着热乎的苜蓿饼,“秦国的小伙想把仪做长点,说测得高;楚国的媳妇想做短点,讲拎着轻。最后各让一步,按作物分长短,麦垄用长仪,稻垄用短仪,连教书先生都夸这法子细。”
绣娘抱着布包袱走来,里面是新做的稳苗护具:“手套缝了厚棉,草帽编了宽檐,太阳大不晒头,握工具不磨手。” 她给每人递了套,王二愣子接过草帽就戴上,攥着测定仪笑:“这檐宽,能挡着苗,不碰着叶!”
二、协作稳苗的热乎劲
稳苗管护的时候,列国的农夫自发分了三伙。秦国的汉子在前头 “测徒长”,王二愣子用测定仪量秆高探根深,张大哥把徒长苗垄插 “徒” 字签,虚苗垄插 “虚” 字签;楚国的农妇跟在后头 “控旺施肥”,刘婶把控旺肥囊挂在苗秆基部,孟春跟着浇柳树叶水,徒长苗多浇点,稳苗少浇点;鲁国的田夫在最后 “松土培土”,王大叔推根盘松土器松表层土,阿柴跟着把散土往苗秆旁拢,每垄都培出小土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青史照山河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青史照山河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