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论道的余波,并未局限于那座古老的大学城,也未因细雨的停歇而消散。相反,它如同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和广度,向整个西方学术界,尤其是医学、理论物理和前沿交叉科学领域扩散开去。伊恩·麦考利教授,这位以严谨、批判性乃至有些刻薄着称的物理学权威,其态度的微妙转变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符号意义。他并未在公开场合大肆鼓吹林澈的理论——那不符合他的性格——但在其核心学术圈子、私人邮件往来以及小范围的精英沙龙中,他不再断然否定那些“非主流”现象,而是反复、困惑又带着一丝兴奋地提及那次“无法用现有物理框架解释的服务器修复事件”,并强调“我们必须承认,存在着我们现有科学范式无法涵盖的、顽固的‘异常’,对此保持审慎的开放态度,是理性本身的要求,而非背叛。”
**从激烈质疑到隐秘好奇**
最初,相关消息的传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巨大的争议和几乎是一边倒的质疑。“能量医学”、“信息场污染”、“元气治疗电子设备”——这些词汇组合在一起,在绝大多数受过严格现代科学范式训练的学者听来,无异于痴人说梦或精心包装的骗局,是神秘主义对理性堡垒的一次拙劣进攻。几家颇具影响力的保守派科学博客和社交媒体账号,迅速将林澈团队标签为“来自东方的科学神棍”,一些主流医学期刊的编辑更是直接拒绝了任何与此相关的投稿请求,连送审的机会都不给,回复邮件中充斥着“缺乏可证伪性”、“基础假设违背已知科学原理”等断然措辞。
然而,几个关键因素如同暗流,逐渐改变着这看似铁板一块的舆论风向:
1. **麦考利教授的隐性背书**:他的声誉和其在学术界的巨大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虽然他本人措辞极其谨慎,但正是这种谨慎,使得最苛刻的批评者也不得不暂时收起部分轻蔑,至少愿意花费一点时间去了解“麦考利究竟看到了什么让他如此困扰?” 这种“基于权威的困惑”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传播催化剂。
2. **阿兰·德克斯特教授的“神秘康复”**:虽然具体治疗细节被英国“圆桌”小组和中方列为高度机密,但伦敦顶尖的学术圈内已隐约知晓,那位行为一度出现严重异常、被认为可能精神崩溃的天才数学家,在接受了某种“非传统、高度保密的医疗干预”后,已从未公开露面的状态转为在严格监护下进行康复,并且据极少数接触过他的人透露,其思维的清晰度和逻辑性似乎正在显着恢复。这提供了一个潜在的、与人相关的、更具冲击力的“成功案例”,尽管细节模糊,但“结果”本身引人遐思。
3. **“服务器修复”事件的客观性与可验证性**:与涉及人类主观感受的医疗案例不同,剑桥大学数据中心那台服务器的故障与修复,是纯粹客观的技术事件。服务器的异常逻辑错误、核心温度飙升是记录在案的,其后的“修复”以及后续测试中表现的稳定性,也是任何授权技术人员都可以查验的。这绕开了“意识”、“主观体验”等容易引发哲学争论的模糊地带,提供了一个相对“硬”的、可供技术层面审视的证据点。尽管“治疗”过程本身无法用常规科学解释,但“输入”和“输出”却是清晰可辨的。
于是,一股潜流开始在学术界的深层涌动。不再是公开的、火药味十足的辩论,而是转向私下的、小范围的、通过加密邮件和秘密会晤进行的、充满好奇与警惕的探询。一些位于科研金字塔顶端、拥有巨大资源和独立性的研究机构负责人,特别是那些长期专注于神经科学边界、意识本质研究、复杂系统理论以及能量/信息物理等前沿甚至边缘领域的机构,开始通过“守望者”框架建立的绝密渠道,或凭借自身人脉直接联系中方相关高层机构,试探性地、措辞极其小心地询问合作的可能性。他们关心的核心不再是“这是否是骗局”,而是“这背后可能隐藏着怎样的新原理?”
**合作请求纷至沓来:新范式诱惑下的精英们**
位于瑞士日内瓦湖畔的某着名私人研究基金会——“人类前沿认知研究所”(HFCI),以其雄厚的资金和支持高风险、颠覆性研究而闻名。其负责人,一位年迈但眼光毒辣的亿万富翁慈善家,直接致电“守望者”中心最高层级,表示愿意无条件开放其拥有的、全球最先进的超高场强脑磁图(MEG)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同步采集实验室,并提供顶级的计算资源,希望林澈团队能参与设计一系列严格受控的实验,目标直指验证“神气”(他们暂时以此词代指林澈理论中的能量信息体系,认为比“元气”更易被西方理解)活动与特定大脑神经网络振荡、以及认知功能状态之间的关联模型。他们想要的,是找到那个“能量信息体”存在的神经相关性证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医魄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