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抱拳道:“末将遵命!明日便派人前往军工坊领取新火炮,预计一个月内可完成所有炮台的换装;地下通道的挖掘需调用民夫,可由沈文协调各府,以‘加固海防’为由招募民夫,避免引起张承祚怀疑。”
散会后,众人立刻分头落实双线策略。沈文当天便召集粮道官员,组建秘密押运队——十名心腹身着商人服饰,将十万两白银分装在二十个木箱中,木箱外层包裹丝绸,伪装成“登莱特产丝绸”,登上一艘名为“福顺号”的商船,从登莱港出发,驶向天津卫。
商船出发前,沈文特意叮嘱押运队队长:“抵达天津卫后,直接联系守备太监王忠——此人是我们通过银子打通的关节,只需将木箱交给他,他便会转交内帑。切记,途中若遇到官府盘查,只说是运送丝绸的商船,绝不能暴露银子的事。”
押运队队长躬身应道:“属下明白!定不辱使命!”
与此同时,顾炎武正在草拟上奏朝廷的奏折。他在奏折中详细罗列了山东的“困境”:“德州卫北邻后金,近日侦得后金骑兵在边境集结,需增修三座炮台,需银五万两;胶州卫水师战船多为万历年间旧船,半数无法出海,需更换十艘新船,需银十万两;新募民团十万,仅配备燧发枪三千支,其余士兵仍用长矛,需银十五万两采购武器……”
奏折拟好后,顾炎武特意找王巢核对:“将军,奏折中请求的军饷共计三十万两,数额是否过高?崇祯皇帝向来节俭,恐不会全额批准。”
王巢笑道:“本就没想让他全额批准,能批十万两便是成功——关键是让他觉得我们处处需要朝廷支持,无实力对抗朝廷。即便他不批,也能彰显我们的‘困境’,为后续的示弱策略铺路。”
顾炎武恍然大悟,随即通过驿站将奏折递往京城。
暗线的推进同样有条不紊。李虎调派五百名士兵驻守军工坊,在坊外修建高三丈的土墙,正门处设立令牌检查点——工匠需持刻有“登莱军工”字样的木牌进出,士兵则持铁牌,两者绝不混用。同时,他派人前往军工坊,将首批十门重型火炮运往德州卫,开始炮台换装。
在德州卫的炮台上,士兵们看着新火炮惊叹不已——这门火炮比原有火炮粗一圈,炮身上刻着精密的纹路,炮口闪烁着冷硬的金属光泽。李虎亲自示范火炮的操作:“这门炮的射程可达三里,装填速度比旧炮快一倍,日后后金骑兵再敢靠近,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士兵们闻言,纷纷摩拳擦掌,立刻投入到火炮的安装与训练中。
顾炎武则挑选了五百名士兵,开始反监视训练。在登莱卫的演武场上,他手持画像,向士兵们讲解张承祚眼线的特征:“这些人多穿青色或灰色便服,走路时习惯观察四周,尤其是卫所、粮仓、军工坊等要害之地;他们还会频繁向百姓询问‘王将军近日有何动向’‘军工坊在造什么’,一旦遇到这样的人,需立刻记下他们的样貌,悄悄跟踪,再派人上报。”
士兵们认真记录,随后分散到登莱卫的各个角落,开始伪装侦查——有的扮成挑夫,在粮仓附近叫卖;有的扮成茶馆伙计,在军工坊周边的茶馆中留意客人的谈话,短短几日便发现了三名张承祚派来的眼线,及时上报给顾炎武。
七月下旬,沈文的秘密押运队顺利返回登莱,带回了心腹太监王忠的口信:“陛下收到‘贡品’后十分满意,特赏了一匹云锦,让王将军好生经营山东防务,日后若有需要,朝廷会酌情支持。”
与此同时,京城传来消息——崇祯皇帝收到顾炎武草拟的奏折后,虽未批准三十万两军饷,但也拨付了五万两,同时下旨“准许山东自行采购部分武器,无需经兵部审批”。
“明线策略初见成效。”王巢拿着京城传回的圣旨,对众人笑道,“崇祯既收了银子,又觉得我们‘依赖朝廷’,猜忌进一步降低;暗线方面,军工坊的蒸汽机床已投入量产,粮食开垦与防御优化也在推进,情报网络更是摸清了张承祚的眼线动向,双线推进的效果比预期更好。”
顾炎武补充道:“不过张承祚仍在暗中活动,近日他派人试图混入军工坊,被我们的反监视士兵发现,已悄悄驱离。此人不死心,恐还会有新动作,我们需继续警惕。”
王巢点头:“警惕是必须的。接下来,我们要加快蒸汽机床的推广,争取年底前让所有卫所都配备新火炮与燧发枪;同时,粮食储备要突破1500万斤,防御工事要做到‘后金来犯可守,流寇来袭可战’。只要根基足够稳固,即便朝廷再有猜忌,也不敢轻易对我们动手。”
此时的登莱军工坊内,蒸汽机床的轰鸣声日夜不息,一根根燧发枪枪管、一门门重型火炮从这里生产出来,被运往各卫所;山东的田野里,农户们正忙着开垦荒地,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预示着秋收的丰收;各卫所的炮台上,士兵们正熟练地操作新火炮,瞄准远方的靶船,炮声震彻云霄。
张承祚站在登莱卫的城楼上,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虽有疑虑,却始终找不到王巢的破绽——粮道账目清晰,卫所训练有序,百姓安居乐业,即便他派人四处探查,也只看到“山东全力备战后金”的景象,只能一次次向京城传回“王巢无异常举动”的奏折。
王巢站在都指挥使府的城楼上,望着远方的渤海,心中暗下决心:“双线策略只是权宜之计,最终的底气还是在实力。待山东的陆军全员配备新武器,水师拥有百艘战船,粮食足够支撑一年,便是我们北上抗金之时——届时,即便朝廷再有猜忌,也需倚重我们抵御外敌,这才是真正的稳固!”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登莱卫的城墙上,也洒在王巢坚毅的脸庞上。厅中,蒸汽机床图纸静静躺在案几上,旁边的密报与圣旨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明线示忠、暗线强基”的画卷,而这幅画卷的最终走向,将决定山东乃至大明北疆的未来。
喜欢明末龙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明末龙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