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后的江南带着微凉,青娘染坊的账房内气氛凝重。青娘捏着温景然从江北寄来的书信,指节微微泛白。信上写得清楚:江北赵掌柜的染坊确实在批量生产仿冒“布瓷”布与瓷染摆件,背后竟有京城“瑞锦祥”的支撑——瑞锦祥是京城老牌绸缎庄,掌柜柳乘风与青娘曾在宫廷采买时见过,当时便因染品份额起过争执,看来此次是故意针对青娘染坊而来。更棘手的是,瑞锦祥暗中勾结了江南半数原料商,垄断了苏木、蓼蓝等核心染料,哄抬价格的同时,还禁止向青娘染坊供货。
“瑞锦祥财大势大,还有京城官员撑腰,难怪敢这么明目张胆。”沈行舟看完书信,眉头紧锁,“咱们现在手里的染料只够支撑十日,宫廷冬衣染布还剩三成没完成,若是断料,轻则罚银,重则可能被取消宫廷供货资格。”
茶铺的林掌柜也急得团团转:“茶铺的‘茶染套装’订单排到了下月,仿冒品已经抢了不少生意,若是再断了瓷染茶罐的原料,咱们连现有的订单都交不上!”
青娘沉默片刻,将书信放在案上,眼神渐渐坚定:“越是危急,越不能乱。瑞锦祥想打垮咱们,无非是靠垄断原料和仿冒品搅局,咱们就从这两方面破局。”她当即定下三条对策,“第一,稳住现有订单,优先保障宫廷供货;第二,找到新的原料渠道,打破垄断;第三,彻底打击仿冒品,挽回名声。”
分工即刻明确。沈行舟留在染坊,负责调整生产计划:将剩余染料全部用于宫廷冬衣染布,简化基础款“布瓷”布的工艺,暂时停用瓷釉固色,改用艾草汁与米汤双重固色,虽少了瓷釉光泽,却能保证颜色持久,先满足普通客户需求;同时,他挑选研习班技艺最精湛的阿竹与阿树,带着《色彩记》里的染料配方,去江南边境的山区寻找野生染料植物——那里山林茂密,盛产蓼蓝、栀子、苏木等,只是山路崎岖,采摘难度大。
“边境山区多山贼,你们务必小心。”沈行舟给两人备足干粮与防身工具,反复叮嘱,“采到原料后不必多带,先送一批回来应急,剩下的联系当地村民帮忙采摘,按斤付钱,务必保证可持续供应。”阿竹与阿树郑重点头,次日天未亮便出发了。
温景然则在江北继续周旋。他乔装成瑞锦祥的药材商,混入赵掌柜的染坊,亲眼看到工人用劣质布料与霉变染料生产仿冒品,还拍到了瑞锦祥的供货账本。拿到证据后,他没有立刻揭发,而是找到江北知府——温家曾有恩于知府,知府本就对瑞锦祥垄断原料、扰乱市场的行为不满,见了证据当即表态会严查。温景然趁机提议:“知府大人,可下令查封赵掌柜的染坊,没收仿冒品,同时张贴告示,告知百姓仿冒品的危害与鉴别方法。另外,瑞锦祥在江北的原料仓库也请一并清查,他们囤积的染料正好能缓解江南的原料短缺。”
知府依言而行,当日便查封了赵掌柜的染坊,没收仿冒染品与原料无数。赵掌柜本想托人疏通,却被温景然提前拦下,最终因欺诈百姓、勾结商户垄断市场被判流放。消息传到江南,青娘立刻让茶铺与染坊的伙计们拿着官府的告示,在市集、街巷张贴,还当场演示真假染品的区别——正品“布瓷”布燃烧后灰烬细腻,仿冒品则因含劣质胶料,灰烬结块发黑;正品瓷染茶罐敲击声清脆,仿冒品则声音沉闷。百姓们亲眼所见,再也不敢买小摊上的便宜货,纷纷回到青娘的茶铺与染坊下单,生意渐渐回暖。
可原料危机仍未完全解除。阿竹与阿树在边境山区找到了野生染料,却因山路难行,第一批原料要三日后才能送到。宫廷那边已经派人来催,说冬衣染布需在五日内送抵京城,否则就要追究责任。青娘看着案上的宫廷催单,心里焦灼万分,忽然想起南洋商人曾说过,吕宋岛盛产苏木与蓼蓝,价格比江南低三成,只是运输周期长。
“事到如今,只能冒险一试。”青娘立刻写信给南洋的吕宋商人,许以高价,让他用最快的船运送一批染料到江南,约定三日后在杭州码头交货;同时,她让温景然从江北协调一批查封的原料,用快马加急送往江南。双管齐下,终于在第四日将原料送到了染坊。
沈行舟带着伙计们连夜赶工,青娘也亲自上阵,把控染料配比与染色火候。连续两夜不眠不休,终于在第五日清晨完成了宫廷冬衣染布。当染布装上运往京城的马车时,众人都松了一口气,沈行舟看着青娘眼底的红血丝,心疼地说:“你歇歇吧,剩下的事交给我。”青娘摇摇头,笑着说:“等这批货安全送到,咱们再一起歇。”
不出几日,京城传来消息,宫廷对冬衣染布极为满意,不仅没有追究延误之责,还追加了明年的染品订单,赏赐了一批上等丝绸。瑞锦祥因江北之事被牵连,京城总店也被查封,柳乘风被革职查办,困扰青娘许久的对手终于被清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青娘的商业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青娘的商业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