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死寂过后,是堪比菜市场的喧嚣。
“神物!神物啊!”
司农寺卿孙长庚抱着那卷破烂竹简,老泪纵横,仿佛失散多年的亲爹坟头长草,如今又刨了出来。
太医院院判李时闻则死死攥着几粒金色的谷子,指尖都在微微发颤,那神情,仿佛一个皓首穷经的医者,亲眼见证了传说中能生死人、肉白骨的神药。
而陈无病,这位刚刚在鬼门关门口,做了个仰卧起坐的老太监,正扶着书案,两条腿抖得像是在打摆子。
他看着那个,还在努力往嘴里塞谷子的小皇帝,眼神里已经不是敬畏了,那是一种看在世真神的狂热。
巧合?去他娘的巧合!
这叫神迹!这叫天命!这叫陛下牛逼!
“王大人所言极是!此乃天命!天命啊!”
陈无病用尽全身力气,发出一声嘶哑的呐喊,抢先把这顶高帽子给陛下戴得严严实实。
满屋子的太监宫女如梦初醒,齐刷刷地跪了一地,对着炎辰磕头如捣蒜,嘴里高呼着“天佑我炎,陛下圣明”,那场面,比过年还热闹。
炎辰被这突如其来的阵仗吓了一跳,嘴里嚼着的谷子都忘了咽,呆呆地看着眼前这群人。
他在心里翻了个巨大的白眼。
“搞什么啊……不就是发现了株高产作物吗?至于吗?你们这帮封建社会的土鳖,没见过杂交水稻是吧?"
他不知道,他眼中的“杂交水稻”,在这个时代,就等同于神话。
而王敬忠,这位朝堂上的“首席御用吹鼓手”,此刻已经进入了状态。
他上前一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官袍,那张老脸上,泛着一种神圣的光辉。
“陛下!”
他声音洪亮,掷地有声,
“臣请旨,立刻将此‘金穗谷’,于宫中辟出‘神农苑’,由司农寺卿孙大人亲自督管,日夜看护!待其结籽,当立刻推广至大炎全境!”
“对对对!”
孙长庚也反应了过来,连滚带爬地跪到炎辰面前,激动得胡子都在颤,“
陛下!老臣愿立下军令状!只要有足够的种子,不出一年!大炎将再无饿殍!家家有余粮,户户有存米!”
炎辰眨巴眨巴眼睛,继续扮演一个合格的痴傻儿童。
他指了指那盆金穗谷,又拍了拍自己的小肚皮,咧开嘴,露出一个傻乎乎的笑。
“啊……啊!”(多种点,朕要吃饱饱!)
王敬忠仿佛得到了天启,立刻“翻译”道:
“陛下圣心仁厚,心怀万民!陛下的意思是,此事关乎国本,要立刻就办,要大力地办!要让全天下的子民,都能吃上这神仙米,填饱肚子!”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皇家一号农科所”项目,就在这鸡飞狗跳的夜晚,草草成立了。
地点,就设在皇宫后花园那片最肥沃的土地上。
负责人,司农寺卿孙长庚。
为了表示对“神物”的尊重,孙长庚干脆把铺盖卷都搬到了地头,搭了个草棚,带着他最得意的几个弟子,二十四小时轮班站岗。
浇水,用的是玉泉山顶上取来的晨露。
施肥……哦不,神物怎么能用凡间的污秽之物?
他们用的是磨成粉的豆饼和名贵药材。
每天早中晚,孙长庚都要亲自带着弟子们,对着那几株金穗谷,焚香祷告,三跪九叩,嘴里念念有词,念的不是圣贤书,而是《神农遗录》上的相关记载,美其名曰“胎教”。
整个大炎王朝最顶级的农学专家,活生生把自己逼成了一群神棍。
而那金穗谷也确实争气,或者说,是炎辰体内的龙气太给力。
在孙长庚等人狂热的“信仰之力”加持下,这几株神物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疯长。
短短一个月,就结出了沉甸甸、金灿灿的谷穗。
收割的那天,场面比皇帝登基还隆重。
称重的时候,孙长庚的手抖得像帕金森,当他看到秤杆上那个高高翘起的砣时,这位六十多岁的老臣,“嗷”的一嗓子,直接哭着昏了过去。
称重的结果,让孙长庚眼中的光芒彻底凝固。
他颤抖着手,反复确认着秤杆上那个高高翘起的砣,最终,一个匪夷所思的数字在他脑中轰然炸开。不止三倍……竟是……足足五倍!
消息传出,整个朝堂都疯了。
那些前几天还在为粮食问题,
愁得头发一把一把掉的官员们,此刻看炎辰的眼神,已经不能用崇拜来形容了。
那是看创世神的眼神。
金銮殿上。
户部尚书陈彬,那个曾经哭诉国库空虚,有钱买不到粮的倒霉蛋,现在又哭了。
不过这次,是喜极而泣。
“陛下!天大的喜讯啊!国库里抄没李思远余孽的银子,还有富余!如今神物现世,我大炎……我大炎真的要中兴了啊!”
炎辰坐在龙椅上,被陈无病抱着,手里拿着个拨浪鼓,摇得“咚咚”响。
他歪着头,看着下方这群激动得,快要心肌梗塞的大臣,又发出了他标志性的“神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以帝魂镇国运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以帝魂镇国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