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简展卷启科考,鹤驭文光破晓昏。
霄云鹤的死还未掀起水花,就淹没在即将到来的浪潮中。
转眼七日已过,文考大幕正式拉开。
晨光初破,天边尚余几缕紫气未散,整座仙城却早已沸腾。
自卯时起,各色遁光如流星雨落,朝城中心的文华院汇聚。
青石铺就的宽阔街道上,车马如龙,人声鼎沸。
世家子弟驾玉辇横空,仙兽嘶鸣;寒门修士负书叩首,竹简轻响;宗门弟子踏剑而来,引得路人惊呼连连。
街道两侧,商贩云集。
"醒神香三文一炷,文思泉涌!"老道扯着嗓子叫卖;少女指尖轻点,仙符排成"金榜题名";茶楼掌柜搬出"状元悟道茶",引得众人哄抢。
沈云信步而行,悠然跟随人流,感受这份久违的热闹。
身后沈武德东张西望,见到琳琅满目的摊位,体内好像有什么东西在蠢蠢欲动。
“大哥也来参加文考?”
他艰难的移开视线,强忍摆摊卖货的冲动,脸上的悲痛仿佛错过百万灵石。
沈云暼了他一眼,随口道:“我对文官更感兴趣。”
无人规定不可参加两考,剑宗对他倾力支持,他自当投桃报李——若拿下武考榜首,剑宗也能获益匪浅。
沈武德闻言精神一振,“英雄所见略同,那指挥使一听就是劳碌命,哪比得上清水衙门逍遥。”
沈云早知其惫懒性子,至于对方能否通过文举?他毫不担心,这家伙藏的比谁都深。
......
...
科考设在文华院内,九丈高的朱漆大门缓缓开启,考生们鱼贯而入。
踏入院中,一座古朴学堂映入眼帘。
七十二道石碑错落有致,碑文化作金蝶漫天飞舞。一株历经无数岁月的文心古树随风轻摆,叶片沙沙,如诵圣贤文章。
树下端坐着一位发须皆白的老者,目光平静如古井无波,正是白鹿书院大儒司徒静。
与武举不同,文考资格宽松许多。只需年不过五十,修为达炼气后期即可参与。
因此考生如云,不少人都抱着侥幸心理,想搏个前程。
然而理想虽美,现实却很残酷。
穿过玄关,道路两侧肃立着十名白鹿书院儒生。他们身着统一儒袍,目光如炬,审视每一位入场的考生。
“参选者,请依次上前抽取考题,撰写经意。”领头的白浅神色肃穆,声音清朗地宣布规则。
一位圆脸散修忐忑上前,在花梨木案前落座。案上玉制书筒微光闪烁,飞出一张素笺。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出自何处,其意何解,请言明。”
儒生话音未落,那散修已汗如雨下,支支吾吾说不出完整句子,最终黯然离场。
这般场景接连上演。多数考生面对考题哑口无言,偶有应答者也是牛头不对马嘴。
这些考题并非生僻,涵盖儒释道三家经典,更有诸多名门大家的处世之学。
可前来应试的多是修士,谁愿耗费光阴研读经史子集?有这功夫多修两门功法岂不更好?
不过盏茶工夫,原本熙攘的人群已散去大半。留下的,都是真正饱读诗书之辈。
......
“唐伯舟,通过。”
一声宣告响起,引得众人纷纷侧目。
随着时间推移,有不少饱学之士通过考核,但这位年轻书生的速度实在快得惊人。
“是他!那个被踏雪书院山长看中,欲收为弟子的'诗剑狂生'!”
“原来是这位....据说他当年断然拒绝山长美意,遭人讥讽时,当场挥毫写下《狂剑埋名歌》。”
“千金散尽沽酒去,孤舟浪迹云水间。世人笑我疏狂甚,不知我剑葬青山!难以想象这是弱冠之年所作。“
“踏雪山长曾言,唐伯舟必能在不惑之年修成浩然正气,连中州大人物都对他青眼有加。”
“......”
只见那唐伯舟骨相清奇,天生一副桃花面。眉不似寻常书生般疏淡,反倒浓如泼墨,斜飞入鬓,端的是丰神俊朗。
监考儒生们对他格外客气,这位被誉为"文状元"热门,要与五域天才同台竞技,分量非同小可。
浩然正气至刚至阳,可克阴邪,升华神魂...唯有深谙圣贤之道、立身中正者方能修成。即便在白鹿书院,有此造诣者也是凤毛麟角。
唐伯舟若真能在不惑之年领悟浩然正气,称一声"文状元之资"绝不为过。
.....
...
在万众瞩目之下,唐伯舟一步踏入文华院。他眉如墨染,衣袂翻飞,举手投足间有一股傲视群雄的气度。
众人皆知这位"诗剑狂生"的性情,倒也见怪不怪,纷纷让出一条通路。
”一个炼气境的小子竟这么狂,胖爷我今天算是开眼了。”沈武德摸着圆润的下巴,啧啧称奇道。
沈云闻言,目光微凝:“莫要小看这浩然正气...”
他想起当时的惊鸿一瞥,司徒静展现的强大表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逆天悟性:我在修仙界证道长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逆天悟性:我在修仙界证道长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