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恒温舱泛着淡紫色的光晕。
苏念戴着无菌手套,指尖悬在培养皿上方三毫米处。淡金色的液体在培养皿里缓缓旋绕,那是幼崽黏液与人工海水的混合体——三天前,她将重返大海的那滴黏液封存在低温舱中,此刻它仍在释放微弱的生物电,像颗不肯熄灭的星。
“第72小时,发光腺体活性下降12%。”周川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抱着一摞数据板,眼镜片上蒙着层薄汗,“但信息素浓度反而升高了,陈教授说这像……像某种‘记忆编码’。”
苏念没回头,镊子尖轻轻拨弄着培养皿里的荧光颗粒:“不是记忆,是导航图。”她调出全息投影,淡蓝色的光斑在空气中交织成网,“你看这些光点的分布,和马里亚纳热泉区的地形完全吻合,甚至标注了硫磺矿脉的位置。这只幼崽的黏液里,藏着整个族群的‘地图库’。”
林深推门进来时,白大褂下摆还沾着甲板的盐粒。他将一份加密文件扔在实验台上:“国际深海联盟发来的请求。夏威夷海沟、日本海沟相继监测到类似频率的次声波,和幼崽的信息素高度相似。”
文件展开的瞬间,全息屏上弹出三张声呐图。苏念凑过去,瞳孔微微收缩——夏威夷海沟的信号源呈放射状扩散,日本海沟的则像同心圆,而最下方的新几内亚海沟,信号竟与马里亚纳的完美重叠。
“这不是巧合。”林深的手指敲了敲屏幕,“陈教授推测,全球深海可能存在一张由‘星子族群’构建的信息素网络,像神经脉络一样连接各个热泉区。”
周川突然指着新几内亚海沟的标注:“这里!三年前这里的勘探船失踪过,官方说是设备故障。但看信号强度……”
“他们在干扰族群通讯。”苏念接完话,指尖因用力泛白,“就像当年在马里亚纳开采地热能一样。”
实验室陷入沉默。通风系统发出轻微的嗡鸣,培养皿里的黏液仍在发光,那些星子似的光点,此刻像在替远方的族群控诉。
“所以联盟要我们做什么?”周川打破寂静。
“组建特别科考队,前往新几内亚海沟。”林深看向苏念,“你的黏液研究,可能是破解这张‘星网’的钥匙。”
苏念的手悬在培养皿上方,迟迟没有落下。她想起那只脱离族群的小生物,触须碰着舷窗时的温度——如果贸然介入其他族群的生存,会不会重蹈覆辙?
“我可以提取信息素的碱基序列。”她最终开口,声音轻得像海沫,“但不进行主动干扰。我们只是记录,像当初记录那只母生物的迁徙。”
林深点头。他从抽屉里取出个金属盒,推到苏念面前:“这是最新研发的被动式声呐贴片,不会发射信号,只接收。贴在科考船底部,应该能捕捉到更完整的‘星网’数据。”
三天后,“探索者二号”载着三人组驶入新几内亚海沟。
与马里亚纳的墨色不同,这里的黑暗里浮动着淡绿色的光晕——是大量发光浮游生物,像撒落的银河碎屑。苏念趴在观测窗前,看着那些光点随着船速漾开,突然轻呼:“看!那边!”
左舷方向,一道幽蓝的光带正缓缓升起。这次的族群更庞大,不仅有头足类,还有类似樽海鞘的透明群体,伞盖边缘跳动着同样的星芒。最前方的“领航者”让苏念屏住了呼吸——那是条体长近三十米的巨型章鱼,触须上布满发光腺体,每一根都像流动的极光。
“它的触须在写东西。”周川突然喊。
林深调出实时成像:“不是写,是用触须在海床上划痕。”
通过高清摄像头,他们看见那只巨型章鱼的触须正贴着海底淤泥移动,所过之处,淤泥被推成整齐的线条。放大画面后,苏念倒抽一口冷气——那些痕迹连起来,是幅复杂的星图,中心是热泉区的位置,周围标注着不同深度的洋流走向。
“这是族群的历史档案。”苏念的声音发颤,“它们用触须在海底‘书写’,记录每一次热泉复苏、每一次物种迁徙。”
科考船的声呐突然发出蜂鸣。陈教授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检测到人工声波干扰!频率是2000赫兹,正在覆盖‘星网’信号!”
观测窗外,幽蓝的光带开始紊乱。那只领航章鱼的触须突然蜷缩,发光腺体的亮度急剧下降。更远处,几只小型的头足类生物像被无形的手扯散,光点在水中挣扎着熄灭。
“是人类船。”林深盯着雷达屏,“坐标在西北方20海里,正在下放声呐阵列。”
苏念攥紧了拳头。她想起马里亚纳那艘勘探船的失踪报告,此刻终于明白——那些“故障”不是意外,是人为制造的通讯屏障。
“周川,定位那艘船。”林深的声音冷得像冰,“通知联盟执法队,我们先去阻止。”
“探索者二号”加速冲去。当他们抵达坐标点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窒息:一艘挂着私人勘探公司旗帜的船正悬停在热泉区上方,船底垂下数十根声呐电缆,像巨蟒的触须般扎进海水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