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的扬州,烟雨蒙蒙,青石板路被雨水打湿,泛着淡淡的光泽。周虎提着个竹篮,站在扬州最热闹的东关街街口,看着来往的行人,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 他奉命来扬州筹备桃记分店,这是他第一次独立负责一家分店,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分店办好,不辜负苏姑娘的信任。
周虎是京郊农户家的儿子,之前在桃记总店当学徒,跟着苏软桃学做药膳,后来因为做事认真、能吃苦,被提拔为洛阳分店的副掌柜,这次扬州分店筹备,苏软桃特意选中了他,说 “你能吃苦,又懂食材,扬州分店交给你,我放心”。
他先去了东关街的食材市场,想看看扬州的食材和京城有什么不一样。市场里很热闹,卖春笋的、卖莲子的、卖水产的摊位一个挨着一个,周虎走到一个卖春笋的摊位前,拿起一棵春笋,问摊主:“老板,您这春笋是本地的吗?多少钱一斤?”
摊主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伯,笑着说:“小伙子,这是扬州本地的春笋,刚挖的,新鲜得很,二十文一斤。你是来做买卖的吧?看你这打扮,不像本地的。”
“我是京城桃记药膳馆的,想来扬州开分店,特意来看看食材。” 周虎笑着说,拿起春笋仔细看了看 —— 这扬州春笋比京城的粗一些,外壳更厚,摸起来硬度也大,和苏姑娘教的 “江南春笋” 不太一样。
他又去了卖水产的摊位,扬州靠水,水产丰富,鲫鱼、螃蟹、虾应有尽有,摊主说 “扬州人爱吃鲜,做药膳用本地水产,肯定受欢迎”。周虎记在笔记本上,还买了些新鲜的鲫鱼和虾,打算回去试做药膳,看看本地人的口味。
回到临时租住的小院,周虎立刻动手试做 “春笋虾饺”—— 这是桃记的招牌菜,在京城和洛阳都很受欢迎。他按照苏软桃教的方法,把春笋剥壳、焯水、切碎,和虾泥拌在一起,加了少许盐和料酒,包成虾饺,上锅蒸。
蒸好后,周虎先尝了一个,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 —— 扬州春笋焯水后还是有点硬,口感不如江南春笋嫩,而且虾泥的鲜味被春笋的硬感盖过了,味道比京城的差了不少。
他不甘心,又做了一碗 “当归羊肉汤”,按照京城的配方,加了少许冰糖提鲜。刚做好,房东王婶就来了,她是土生土长的扬州人,笑着问:“小伙子,做什么好吃的呢?闻着挺香。”
“王婶,我做了当归羊肉汤,您帮我尝尝,看看合不合扬州人的口味?” 周虎赶紧盛了一碗,递给王婶。
王婶喝了一口,咂咂嘴说:“汤是鲜,就是有点甜,我们扬州人爱吃咸鲜口,太甜的不太习惯。你这汤要是在扬州卖,估计得少放糖,多放点生姜,中和一下甜味。”
周虎心里一沉,赶紧把王婶的话记在笔记本上 —— 口味偏甜不被接受,春笋口感硬,这两个问题要是解决不了,分店的生意肯定会受影响。
接下来的几天,周虎又试做了 “荠菜豆腐羹”“江南腌笃鲜” 等桃记的招牌药膳,每次都请房东王婶、邻居李伯等本地人试吃,收集反馈:
“荠菜豆腐羹太淡,要加点火腿提鲜”
“腌笃鲜里的五花肉太多,扬州人爱吃瘦肉”
“莲子要选本地的‘建宁莲子’,比外地的糯”
问题越来越多,周虎的笔记本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他看着这些问题,心里越来越着急 —— 他在京城和洛阳做药膳都很顺利,没想到来扬州会遇到这么多困难,要是解决不了,怎么向苏姑娘交代?
这天晚上,周虎坐在桌前,看着苏软桃给他的 “分店筹备手册”,里面写着 “遇问题及时沟通,不要硬扛”,他深吸一口气,拿出信纸,开始写信:
“苏姑娘:
展信佳。
我已到扬州多日,考察了食材市场,试做了招牌药膳,遇到两个难题:一是扬州春笋与江南春笋不同,焯水后仍偏硬,影响口感;二是本地人口味偏咸鲜,对药膳的微甜接受度低,试做的春笋虾饺和当归羊肉汤反馈不佳。
我已记录本地食材特点和口味偏好,却不知如何调整配方,怕改了配方丢了桃记的江南味,又怕不改不合本地人口味。恳请苏姑娘指点,盼复。
周虎 敬上”
写完信,周虎仔细折好,交给驿站的人,让他们尽快送到京城。他站在窗前,看着扬州的夜景,烟雨蒙蒙,远处的灯笼亮着暖黄的光,心里既焦虑又坚定 —— 不管遇到多少困难,他都要把扬州分店办好,不辜负苏姑娘的信任,也不辜负自己的努力。
几天后,周虎收到了苏软桃的回信,信里还夹着一张 “扬州药膳配方调整建议”:
“周虎:
见信知你遇到难题,勿慌,这是拓店常遇的情况,慢慢来。
关于春笋:扬州春笋硬,可焯水时加少许白醋,煮三分钟,再用冷水泡十分钟,能让春笋变软;也可搭配本地鲜肉,如火腿、腊肉,用肉的鲜味掩盖春笋的硬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靖王的小厨娘又甜又软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靖王的小厨娘又甜又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