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显德殿。
殿内香炉里燃着上等的檀香,青烟袅袅,却驱不散空气中那股若有若无的肃杀与紧张。魏征站在殿中,一身绯色官袍,在这略显空旷的大殿内显得有些单薄。他微微垂着头,目光落在光洁如镜的金砖地面上,心中却翻涌着惊涛骇浪。
太子就端坐在不远处那张象征着储君威仪的紫檀木大案之后。他今日穿着一身玄色常服,上面用金线绣着含蓄的云纹,不似朝服那般繁复,却更添了几分内敛的锐气。
魏征在心中轻轻叹了口气。曾几何时,这位太子殿下在他眼中,不过是个初涉朝堂,尚需提点,甚至需要他魏征用“逆耳忠言”来为其博取贤名的青涩少年。可如今,短短时日,风云变幻,眼前的储君已然脱胎换骨,其心智之深沉,手腕之老辣,便是许多在朝堂浸淫数十年的老臣,恐怕也望尘莫及。这一次,更是直接将陛下逼到了不得不派他这个“诤臣”前来斡旋的地步。
“太子殿下,”魏征清了清有些干涩的喉咙,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和而恭敬,“陛下体恤城中士子之心,亦不愿因此事扰乱朝纲国本。故特命老臣前来,是想与殿下好生商议,如何平息城中风波,尽快恢复朝局之安稳。”
林尘闻言,一直平视前方的目光终于微微一动,落在了魏征身上。他的嘴角,缓缓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那笑容里带着三分讥诮,三分冷漠,还有四分洞察一切的了然。
“商议?”他轻轻重复着这个词,尾音微微上扬,充满了嘲讽的意味,“魏公,您这话,本宫听着怎么就这么刺耳呢?父皇若真有心商议,为何不亲自驾临我这小小的东宫?莫不是他那九五至尊的脸面太过金贵,不屑于踏足此地?还是说,父皇觉得,本宫这东宫的门槛,比他那太极殿的还要高,他迈不过来?”
殿内的空气仿佛在这一瞬间凝固了,连那袅袅的青烟似乎都停滞了片刻。
魏征额角沁出了细密的汗珠。他戎马一生,辅佐两代帝王,以刚直不阿闻名于世,朝堂之上,便是面对盛怒的李世民,他也敢据理力争,面不改色。可今日,面对太子这看似平静却字字诛心的质问,他竟一时语塞,竟有种无力反驳的窘迫。
太子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李世民此刻的尴尬与被动。陛下确实是派他来“求和”,甚至可以说是来“服软”的,但那份深入骨髓的帝王骄傲,又岂容他轻易向自己的儿子低头?太子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才如此不留情面。
“殿下……殿下息怒。”魏征艰难地组织着言辞,声音有些沙哑,“陛下日理万机,国事繁忙,并非不愿亲至。实在是……实在是分身乏术。陛下对殿下,一向是寄予厚望的,此次事件,其中或有误会……”
“够了!”林尘猛地一拍紫檀木大案,发出“嘭”的一声闷响,打断了魏征那苍白无力的辩解。
他目光如电,直视着魏征:“魏公!你我之间,就不必再说这些冠冕堂皇的场面话了!父皇是什么心思,你我心知肚明!他派你来,不就是因为你魏征是天下闻名的‘诤臣’,觉得本宫会给你几分薄面,好让你从中斡旋,替他挽回些颜面吗?”
“可惜,父皇打错了算盘!本宫今日,谁的面子也不给!”
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本宫这里,没有商议,只有条件!他要么答应,要么,就等着看这长安城的士子们,将他太极宫的门槛踏破!”
魏征被林尘的气势所慑,竟不由自主地后退了半步。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心中的震动,涩声道:“殿下……有何条件,还请明示。老臣定会一字不落地转达陛下。”
他知道,今日若不能让太子满意,这场风波,绝无可能平息。
林尘冷哼一声,重新走回案后坐下,眼神锐利如鹰隼,一字一句地道出他的条件:
“第一,父皇,必须亲自下旨,昭告天下!不仅要恢复本宫的小说发行,重开番茄书店,更要明明白白地告诉天下人,先前禁书之举,乃是他受了奸佞小人的蒙蔽,是他这个皇帝判断失误!如今,他要拨乱反正,还本宫一个清白,还天下读书人一个公道!”
魏征心中猛地一沉。这第一条,何止是让皇帝承认错误,这简直是要皇帝当着天下人的面,自扇耳光!其用意之狠,远超他的预料。
林尘似乎很满意魏征脸上的惊骇之色,他顿了顿,嘴角的弧度更深了些,继续道:“第二,即刻成立‘大唐皇家出版司’!此司不归三省六部任何衙门管辖,直接对本宫负责,由本宫亲自掌印!往后,大唐疆域之内,无论是文武百官,王公贵胄,包括他魏王李泰在内,任何人想要刊印发行小说、话本、诗集、乃至任何集结成册的书籍,都必须先将书稿送至出版司审批!唯有拿到本宫签发的‘准印令’,方可刊印!否则,一经查出,不论其身份地位,一律以‘私撰妖书,蛊惑民心’论处,严惩不贷!抄家灭族,亦非戏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唐:请陛下称太子!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唐:请陛下称太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