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上午,幽州清欢茶坊内。
柜台前一女子穿着,浅色素纱短襦,下配细麻长裤,腰间系着束宽帛带,正与面前的男子清算账本。
须臾,男子面露悦色道:“清欢,这幽州虽是蛮荒之地,不过这收入流水倒是不错,看来陈大郎眼光独到........”
“嗯!傅盛再过一两月,等这边安置妥当,我俩就可回卫城了。你离开酒铺也有半年有余了,还是早些回去看看。”
两人正说着,门外进来一位两鬓白发老者,身后跟着随从,这人就是前些日子,与唐清欢有过交涉的幽州茶商会行首。
他今日来,一是卫城茶商会梅公嘱托,培养这位未来的行首。二是接到景王的指令,多多指点这女子。在他看来,如此平凡的女子,却被两大人物托举,甚是不简单,故不敢再做怠慢。
唐清欢见是幽州茶商会行首,移步离开柜前,笑脸盈盈道:“老行首,今日为何得空来我这小店。”
“呵呵........老夫闲来无事,想起这幽州与卫城不同,这里设有榷务司,又是边塞之地。前些日子,收到梅公叮嘱,让我一定带着唐掌柜,熟悉这茶马之道。”
唐清欢颔首,福了一礼,招呼伙计好生伺候,约定明早一同与老行首,看看榷场茶市。
次日清晨,天色未明,幽州城南市已是人声渐起。
唐清欢带着吕氏出门,这人生地不熟,与这行首又是片面之交,在林傅盛的叮嘱下,故将她带了一路。
他们跟着老行首穿过喧杂的街巷,一路行至榷场茶市。
此处与寻常街市不同,以木栅围出大片空地,大鲁装束的牙侩与大盛商人三五成群,围着的有站着或是蹲着的。
围着的人,低声交谈间皆是茶马丝绢的买卖。风里卷着茶香,牲口气息和幽州特有的干草味道。若是遇到合适的买卖,期间各自伸手比划价格,合适就把价钱敲定了。
老行首抚摸着胡须,脚步沉淀,领着二人一面向前走,一面低声道:“今日且看,莫多言。大鲁人规矩重,尤其那几位大牙侩,皆是大鲁太后亲族,惹不得。”
唐清欢与吕氏点头,她目光慢慢扫遍全场。
这里的大鲁人牙侩,多身着皮袍,腰佩短刀,谈笑间气象粗豪,而大盛商人则多是谨慎神色,即便争论,声气也压得低低的。
正观察时,一个身材高壮的大鲁人牙侩大步走来,睨了唐清欢一眼,故意用生硬的大盛话笑道:“大盛娘子也来学卖茶?可知茶引几文钱一张?莫不是将绣花针误作了算筹?”
唐清欢一时诧异,自己身着的是边塞服饰,却被他这般瞧出,她笑道:“这位大爷,你从哪里瞧出,我是大盛人?”
那人不屑一顾道:“我们大鲁的娘子,身上可是有一股....奶味,大伙说是不是?”说着,四周的大鲁人,跟着他一顿狂笑。
那牙侩又抽出一张茶引,在手中抖得哗哗响,竟是一张大鲁国旧式茶引......其上文字曲绕,让她看不明白,这分明是故意刁难。
“认得么?”他咧着嘴,不怀好意道。
停顿一刻后,又得意洋洋道:“这是大鲁文旧引!你们大盛无人会辨了吧?”
还好唐清将吕氏带着一路,吕氏侧头向她使眼色,她会意便淡然不动,只后退几步。
身后的吕氏这时上前半步,用清晰而流利的大鲁语应道:“贵客说笑了....此引乃大鲁国萧仁号五年所发,批注是‘幽州大鲁府榷场验讫’,右下角还有当时押司的私记。若妾身没认错,应是‘萧氏’二字。如此旧引,今日拿出来,莫非是要论古?”
大鲁人牙侩一愣,四周笑声顿止。
吕氏又用温婉的语气说道:“妾身祖上曾与贵国做茶帛交易,略通几句鲁语,让贵客见笑了。”
大鲁人脸色变了几变,终是缓缓收了那引子,不太高兴说了一句:“倒有些门道。”便转身走开。
老行首捋须瞥了吕氏一眼,微微颔首,眼中甚是满意。
不多时,他们行至另一处。
一大鲁商人指着一批开箱验看的茶饼,大声道:“这茶受潮了!香气弱,饼身软,须压价三成!”
大盛商人闻声,皆围了过去。
那茶饼是幽州本地茶商所供,确有些受潮迹象。幽州茶商急得满面通红,争辩道:“沿途雨水,难免有些潮气,何至于压价三成?”
大鲁商人冷笑:“潮茶易霉,运回大鲁国都城,若生了霉斑,谁赔我损失?”
正当争执不下,唐清欢却轻声对老行首道:“行首,可否借一步说话?”
老行首目光一闪,引她至一旁。唐清欢自袖中取出一茶饼。这是那日卫城送来,是茗酥思虑茶易生潮,故巧思茶裹,以防潮油纸包裹的茶饼,这样能起到防潮的作用。
她将茶饼表面的茶裹拆开,油纸内的茶香顿时逸出,饼身干爽脆硬。
她低声道:“老行首请看,这是我卫城管事想出来的法子,用这油纸茶裹,内里的茶干爽无二,若是拿出来,定能让这些大鲁商人对我们大盛茶商,刮目相看,不敢再故意压低价格,欺负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唐家小茶娘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唐家小茶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