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盛十八年,农历六月初。
连着几日的闷热天,夜夜雷雨轰然作响,早上的青石路显得湿润润的。
即便是潮气雨天,茶商会门外能听见议论的人声,热闹不已。
此刻,茶商会堂内偏厅里,主位上坐着两鬓斑白的梅公,目光锐利看着在场诸位。
唐清欢坐在他一旁,手指漫无目的轻轻点着木案上的茶盏,若有所思。
几位茶商会长老,环着四周落座,期间不时交头接耳小声嘀咕着什么。
唐清欢见他们喋喋议论,作为副行首率先开口道“今日请各位来,是为了一桩要紧事。”
她停顿片刻,又扬起沉稳清亮声音道:“朝廷即将颁布新的贡茶条例,各州府将设特许经营营公据。我们卫城若能拿下这块公据,往后这批物美价廉的雪顶银尖便可直供官家,通达四海。”
孙大官人捏着手中的核桃,嘿嘿一笑:“副行首志向远大,佩服!只是这特许经营公据非同小可,须得是有根基的大商号才担得起。清欢茶坊虽生意红火,终究是茶店起家,怕是......”
话未说尽,意思却明明白白。
在座几个茶商会长老、茶商交换眼神,有人点头附和,有人不动声色。
唐清欢不慌不忙地抿了口茶:“孙大官人说得是。正因事关重大,才需集全会之力。清欢茶坊不过是个引子,真要接下这公据,自然要以卫城茶商会的名义。”
这时,林傅盛拿着一卷册子从门外进来,长衫下摆微微沾湿。他向众人行过礼,站到唐清欢身侧。
“诸位长老.....”林傅盛展开手中的册子。
“这是近三个月来,我家娘子茶坊,在卫城城内官宦人家订购茶品的记录。”
他将册子放到梅公乌木桌上,等他看完,又让小厮分别送下去,长老几人按着位子顺序,翻阅册子,只见那册子上写着:日期、府邸、茶品、数量,一一分明。
最后这本册子,落到孙大官人手中,他眯眼看了看,忽然坐直了身子:“这...三十多位官眷,都是出自副行首茶坊?”
唐清欢微笑:“孙大官人,不必惊讶!咱们卫城好茶的铺子众多,只是托了知府千金的福气,这些官眷夫人们喜欢,便多要了些。上月通判大人家的寿宴,光是雪顶银尖就用去了二十斤。”
这时梅公忽然开口:“听说你还为这些官眷特制了茶礼?”
林傅盛接过话:“正是吗,我家娘子别出心裁,通晓官眷心意。”
说罢,他将桌上底部的册子,取出来翻开其中一页:“这是为各位夫人量身定制的茶单。张夫人脾胃虚寒,便配了陈皮雪顶银尖茶。蹇夫人夜不能寐,就选了安神的茉莉薄荷茶......”
孙大官人喉结滚动,欲言又止。本想着故作刁难,多一些机会与唐清欢说上话。这下被林傅盛,一一堵了回去。
忽然门外一阵脚步声,一个小厮急匆匆进来,递上一封信:“滇南兹莫带来的急信.......”
唐清欢拆开一看,唇角微扬:“兹莫愿意联名推荐我们卫城茶商会申请贡茶特许公据。他们在滇南有十七个茶山,年出茶饼五万斤。”
厅内顿时静了下来,只听得见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
梅公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了望天,又转身看向唐清欢:“你有几分把握?”
“八分。”唐清欢道。
“剩下的两分,要看诸位愿不愿意一起赌这一把。”
孙大官人忽然拍案而起:“既然兹莫都如此看重,我孙某人也愿出一份力!我出一千两!”
有人开了头,后面便顺当起来。这个三百,那个八百,转眼间竟凑足了四千两银子。梅公最后点头:“既如此,老夫便代表商会,托些门道,向朝廷上书请牌。”
众人又商议了半个时辰,方才散去。
偏厅里只剩夫妻二人,唐清欢轻轻舒了口气,林傅盛为她续上热茶:“累了?”
“有点。”唐清欢揉着眉心,“孙大官人倒是转得快。”
林傅盛轻笑:“他精着呢!见了官眷订单和兹莫的信,就知道这事八成能成。既然拦不住,不如抢先卖个人情。”
窗外雨声渐密,唐清欢望着檐下成串的雨珠,忽然道:“设计分号的事,你可有想法了?”
林傅盛取过纸笔,略一思忖,便勾勒起来:“我想着,各处分号统一样式。匾额请卫城名家题字,包装用特制的青竹纸,盖上我们的暗记。”
他又在纸上添了几笔:“最重要的是防他人伪造。每包茶都会有一个独有的印记,寻常人仿不来。”
唐清欢端详着图纸,眼中渐有笑意:“这印记设计得巧妙。”
“从前在家时,父亲为我请的先生,教的是颜公的楷体书法,这字体端庄规整,兼具刚劲与灵动,没想到今日派上了用场,适合这匾额。”林傅盛说着,又画了一枚小印。
“每个分号会有不同的印记,每月一换。只有各分号掌柜和我们二人知道下月的印记是何模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唐家小茶娘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唐家小茶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