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柳絮纷飞如丝绦,卫湖边上娴雅之士高吟诗歌。
梅公恰好散步于此,对身旁的小厮道:“我们有多久没有在这卫湖,举办贡茶茶会?”
“回老爷,已经有三年有余了.......”
梅公一眼望去,满湖的芰荷,面上露出笑意。虽然,前几日的建盏茶会,让唐清欢有了丝毫的口碑,不过景王临走时的意思,是将她培养成茶商会的行首,这茶集的余韵还得继续。
梅公轻描淡写向身旁的小厮道:“三日后,在这卫湖举行‘贡茶茶会’,多派些人手。”
茶商会在卫湖举办贡茶茶会,消息如投石入湖,在卫城的茶商圈子里漾开层层涟漪。这贡茶茶会,以‘顾渚紫笋’为主茶,茶商户们纷纷报名参加。
看着报名的人多,都是行业里有些声望之人,故在正式茶会之前,他吩咐小厮明日在自家先试一次,自此若是落了雅趣之人,等正式茶会之时,便会自动弃权,这样既不得罪人,又能让他们参入其中。
第二日,小厮临着昨日将消息散去,又增加人手将梅府临水轩装置出来。
临水轩在梅府最为雅致,轩外池塘如卫湖一般,亭亭玉立着芰荷,粉暖的花瓣时而被风卷入,落在两旁的草丛中。轩内却是另一番凝肃光景,紫檀长案上,茶具罗列井然,银壶嘴口逸出缕缕白汽,嘶嘶轻响衬得室内愈发安静。
待辰时三刻一到,茶会的宾客纷纷入府,落座于这临水轩内。
茶商钱老板是今日率先献宝之人,他身形微胖,面团团总带着笑,眼底却藏着商贾特有的精明。
他捧出一只乌木盒子,开启时动作刻意放缓,带着几分炫耀。内里铺着明黄软缎,其上卧着的茶叶果然不凡。—条索紧结,形似笋尖,色泽紫中带润,银毫隐约。
“此乃今春顾渚山绝顶所产,‘极品紫笋’,请梅公及诸位大家品鉴。”钱老板语音抑扬,底气十足。
梅公身旁站着的老茶师,向前几步,伸手捏起一小撮,先看看样子,再凑到鼻尖使劲闻了闻,眉头轻轻皱了一下,向梅公点头,转身走向茶桌烧水冲茶。
片刻后,茶汤倾出,色泽澄黄清亮。众人端杯细品,初时皆颔首称许,香气高锐,扑面而来。
老茶师见众人品茗后,也端盏啜饮一口,在口中稍作停留,便缓缓放下茶盏,摇首缓声道:“香是挺香,可惜味道太淡了,一进嘴就没了........少了顾渚山那地方特有的‘兰芷幽芳’。”
此言一出,气氛顿显尴尬。原先钱老板脸上的笑容一时僵住,眼底掠过一丝阴翳。
梅公端坐主位,似有思量手指不停悄悄叩桌。须臾,他将目光扫过在场诸人,最后落在一旁静默侍立的唐清欢身上。
今日她穿着一身湖绿襦裙,黛色眉黛,在这群男人中间显得格外清丽,却也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沉静。
梅公似是随意地将那盏被质疑的茶汤连同茶样向前轻轻一推,滑至唐清欢面前。
“你也瞧瞧,给个说法。”他语气平淡,却意味深长。
刹那间,所有目光都聚拢过来。谁都知道,梅公此举绝非无心。这看似轻飘飘的一推,实则是将她一把推入了鉴别顾渚紫笋品质的风口浪尖之上。辨得清,是本事,也是祸端。辨不清,便是无能,亦损梅公颜面。钱老板的目光已带了刺,老茶师的眼神里则含着审视与一丝担忧。
她心中凛然,知道这是考题,亦是战场。面上却不露怯,只微微躬身,应了声‘是’。
她伸出双手,先看干茶的样子。
这茶的形状确实像竹笋,颜色也带着点紫色,整齐得几乎找不出毛病。她拿过旁边准备好的,真正藏在库房里的顾渚紫笋茶,把两种茶放在一起对比。这么一对比,就能看出些细微的差别,钱老板的茶,实在太整齐了,就像用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反倒少了天地滋养出来的那种自然随性的韵味。再闻那香味,虽然一下子就冲到鼻子里,却像没有根的树似的,没什么丰富的层次,一会儿就散了,留不下半点能让人细细回味的余韵。
她又冲泡一壶,汤色虽近似,入口细品,那库藏茶汤醇厚饱满,咽下后喉间自有甘韵泛起,隐隐带着一种似山泉浸石般的清劲回甘,咽后仍留山林间的润爽之气与复杂花香,这便是所谓的‘兰芷幽芳’么?而钱老板的茶,汤水滑过舌尖便显单薄,香气浮在表面,入口甜,后味却空空如也,那关键的‘山骨回甘’,杳无踪迹。
她想起老茶师方才提及的‘笋状带紫’与‘金石之气’,脑中电光石火般闪过连日苦读的‘茶典’及其他茶学古籍的文字,还有向老茶师请教时听到的经验之谈。真正的顾渚紫笋,生于乱石嶙峋,云雾缭绕的特定山场,得风土精华,其形、色、香、味皆有独特标记,绝非外地产区能轻易模仿。
心中渐有明悟。此茶,形色或可乱真,那内蕴的风骨神魂,却是拼凑不来的。它极可能是用次产区形似质佳的茶菁,经高手拼配,做手仿制而成,专为迎合那些只重外表,不识内里的买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唐家小茶娘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唐家小茶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