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码头老赵领着几名脚夫来到清欢茶坊。
唐清欢一早便到了,将地上的麻布袋子数了两次,不多不少共一百三十二个袋子。茗酥几人向隔壁借来四辆独轮车,整齐停靠在茶坊门口左侧,八名脚夫小心地扛起大米袋,等装货完毕后,顺着唐清欢领路,向知府衙门走去。
这雪灾连着千里之外的卫城,也受到牵连。家家户户出门买菜的都少了,若是要买,便一次买个几天的,放到地窖中,用雪封口,可以存半月不坏。茶坊这几日生意也萧条不少,若是以前,这一楼定是座无虚席,今早靠内的茶桌,才满五桌。这种情况也不是唐清欢店这样,整条街市.....是整个卫城的店铺尽是如此。
卫城的寒冷不及灾地,但是菜农因天气温度过低,庄家物都被冻得厉害,这一来种菜的便少了。
这还不算什么,偌大的卫城,也是大盛朝数一数二的富庶之城,短短半月,城中的小偷多了不少。说是通判大人天天为这事头痛,若只是偷盗便罢,这伤人的、见色起意的,什么情况都有,每天衙门事情堆积成山。知府大人也没闲着,朝廷发放公文,要求州府须捐赠一定数量的物资,送往三地,可这富人不愿出钱,穷人也困难,若是数量不足,定会被上面处罚。
知府大人盯着赈济册,上面登记寥寥几笔,赈济之事难以推进,他为此愁眉不展。
唐清欢领着后面的独轮车,到了知府衙门,门吏见有大米推车,一时竟然露出兴奋之色,命他几人将推车从侧门入内。待他们行至入内,连忙跑去内堂禀报知府,“唐清欢捐米两百石”,知府一听,蹙眉紧缩顿然消散,赶紧吩咐门吏直接引入后院粮仓。
唐清欢等脚夫将米推入粮仓,见他们卸货入仓后,付了工钱吩咐他们散去,自己则往内堂走去。
师爷正在添笔记录,知府在旁絮絮叨叨念及,若是都如唐清欢般深明大义,那他也不用愁眉不展了。
师爷核计大米赈济数,还相差甚远,提议让茶商会多出一些,平日商会中,数他们最为赚钱。
唐清欢早就倚在门口,听他二人谈话,故意咳嗽几声道:“知府大人,民女有事求见......”
知府大人见是唐清欢倚在门口,转身颔首应她进去。
“唐小娘子,你的捐赠,本府已命师爷登记在册。不知,还有何事?”
唐清欢款步而入,行了半礼,慢慢开口道:“我与贵千金是金兰之交,连着月余未见妹妹,心中甚是挂念,今日望能与令千金见上一面,恳请大人应允。”
知府大人听闻,哈哈一笑,拂着胡须道:“我道是何事?来人,带唐小娘子去见小姐。”
“小的遵命....唐小娘子请!”衙役领路前行,唐清欢尾随而后。
衙役快步带着她踏过一段青石小路,绕过九曲回廊,这廊下凝着残雪。两旁的池水,表面还飘着薄冰。往日夏时开得热闹的睡莲,如今只剩枯茎戳着,满池萧瑟。过了九曲回廊,便是一处穿堂风长廊,寒风卷进她的袖口,冷得她发颤。领头的衙役见她裹紧大氅,低声道:“这几日倒春寒,甚是刺骨,大人才不准小姐随意出门。”
唐清欢见他搭讪,忙回问道:“可你家小姐,怕是有月余未出门了吧?”
那衙役停了片刻,又继续前进:“月前,梅公来府上一趟,等他走后。大人便吩咐下人,将小姐锁在房里。”
这时他们已经行至石桥,衙役让唐清欢小心脚下打滑,又道:“今日给你说了,你不要说是我说的。”
衙役抬手指向远处朱漆阁子:“唐小娘子你在此等候,我去与看守的,通传一声。”
衙役说罢连赶几步,低声与那门看守的说了几句,转身面朝唐清欢,抬手示意她可以进去了。
吱呀——
看守的将门推开,唐清欢转身谢过后,缓缓左顾右盼入内。里面炭火烧得足,这从冬转春的变化,让她赶紧松开大氅,挂靠在左手上。
“我说了不吃,滚出去。”这是沈知微的声音,好久未听闻,她甚是觉得亲切。
“哟!我的大小姐,哪来的火脾气....”唐清欢轻手轻脚向前,沈知微猛地抬头,见是唐清欢,连蹦带跳绕过木桌,奔向她紧紧抱了过去。
“好姐姐,许久未见,想死我了。”
唐清欢双手在她后背拍了拍,微微后退,笑着道:“你还说,真是没良心....若不是,我今日捐米到访,怕是猴年马月,也不能见上一面。”
沈知微将她拉入乌木塌,盘腿而坐。
她也倍感委屈,月前梅公带着那黄云轩来府,知府连忙叫人将她送至后院,不准去书房。等那几人走了以后,又莫名其妙吩咐下人,将她锁了起来,每日三食两茶供应,拿些经书让她抄写,说她堂堂知府千金,整日聒噪于市,成何体统,故将她锁了闭门思过。
沈知微说这些话时,一脸委屈,待她停顿片刻,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她拉着唐清欢的手,睁大了眼睛,又转头看了外面,转而凑近她耳畔,低声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唐家小茶娘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唐家小茶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