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城瞩目中,姜丰从皇宫出来,又去了施府。
没有人知道他们说了什么,只知道姜丰在施府用了晚膳才离开。
不久之后,皇帝下了一道圣旨,嘉奖收复鲜卑利亚之战中最大的功勋之臣——施伦。
封施伦为塞北总督,驻地库伦,统摄扶桑、女真、蒙古、鲜卑。赐丹书铁券,施家子孙即使有罪亦不得加刑、免死三次。
着令礼部办颁授铁券之仪。
圣旨一出,朝臣哗然。
封塞北总督、统摄整个北方军政的实权虽然令人忌惮,但并非没有先例——姜丰即是南洋总督,统摄南洋军政。
其实很多时候,实权是各地巡抚的,所谓总督统摄,不过是个名义罢了。
姜丰也没有事无巨细地管南洋各地的政务、军备,要管也管不过来啊!
因此,施伦封塞北总督,成为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是在众人可接受的范围内的。
出乎意料的,是赐丹书铁券!
就是礼部都没有办过这种仪式,只能紧急查阅典籍、制定仪程。
首辅章成贺交代具体承办此事的礼部侍郎朱昭:“这是陛下对地方督抚的恩典,也是收复故土功臣理应获得的荣耀,需办得郑重庄严。”
朱昭心领神会,皇帝好不容易把施伦说服了,用一份丹书铁券打消了施伦封王封公的要求。
现在铁券都许出去了,索性把事情办得漂亮些,也好赶紧把这尊大佛送走……
去过施伦的军营,亲眼目睹过雄壮的大军,朱昭打心底里不愿意朝廷和施伦撕破脸。
而这道旨意在《京城日报》上一刊出,普通百姓、书生士子也都议论了起来:从前只在戏文里听过免死金牌,原来还真的有!
“这可真是皇恩浩荡,这是我朝开国以来第一次颁赐丹书铁券。”
“那也是施大人应得的,收复汉唐故土、好大的功勋。”
“是啊……听闻鲜卑利亚好大的地方,还有各种矿产。”
也有人不信,怀疑地问道:“那种苦寒之地,能有什么好东西?”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一个富家公子模样的年轻人摇着折扇,得意地说:“我表姐夫是兵部主簿,送军备往鲜卑利亚的。听他说,蒙古大草原就是一座金山,河里是金沙,掀开地皮是金子!”
金子!
周围的人顿时轰动了……大夏那么远,开采的金矿都能运回国内,何况蒙古就在我朝头顶?
说出这个“独家消息”的公子得意洋洋,却听另一人说:“这还不算呢……众所周知,这回我朝和罗刹国签的条约叫《乌拉尔条约》,就乌拉尔山那里,有丰富的祖母绿宝石矿!”
祖母绿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宝石,随着丝绸之路传入我朝,来自波斯语的音译,最初称之为“助木剌”。
因为中医大夫认为祖母绿有解毒退热、舒缓心情的功效,广受贵族女眷的喜爱。
众人听了,眼前的金光又变成闪烁的宝光,心动神移、畅想不已,仿佛已经站在了金山、宝石山前……我的,全是我的……
皇后中宫。
威国公世子夫人黎氏紧急求见了岑皇后。
“娘娘!国公爷得知施伦获赐丹书铁券,羡慕不已。”黎夫人端坐在椅子上,叹息着说:“我们岑家,有开国之功,又有平定西北之劳,这也可以说得上是‘收复故土’吧?陛下既赐了施家,总不能厚此薄彼。”
事实上,得知施伦获赐丹书铁券,最气的就是威国公了。
本来,他还想着施伦获封国公再开府库伦,他便有样学样、开府兰州。
谁知道皇帝天马行空,想出了颁赐丹书铁券这一招,成功说服了施伦……这多半是姜丰的主意,也就他才有那么多鬼点子。
这么一来,威国公就气不过了……
以岑家的功劳,也理所当然应获丹书铁券!
可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君父给你什么你就受着,君父不给你就不能主动讨要。
岑家总不能也拉一支兵马逼近京城,要皇帝颁赐丹书铁券吧?
就算岑家有这个想法,四镇总兵也未必肯听调……
岑皇后笑道:“此事……陛下也说了,若说平定动乱、开疆拓土之功,岑家、姜丰、陈璋、钱勇都算。但既是以‘收复故土’一条来赐,就得严守规矩、更谨慎些。西北本是我朝领土,只是割据罢了,岑家平定西北,也算不上是收复故土。”
“况且,因这个功劳,二叔已经封侯了。哪有一场功劳赏两次的道理?”
黎夫人绞了绞手中的帕子,一脸失望。
算不算“收复故土”都是两可之间,皇帝不给岑家颁赐,无非是担心赐了施家,姜家、陈家、钱家……就全都要赐,这风险就太大了。
想了想,黎夫人还是不甘心地说:“那没有别的法子了吗?我们岑家才是本朝第一武将世家!这施伦颁赐了丹书铁券,又是封塞北,直接压在岑家头上了!”
岑皇后不紧不慢地说:“大郎不是考进了皇家理工学院,要弃武从文了吗?能够抽身退步,也算是一条出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寒门贵子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寒门贵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