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沈星晚一声“开始”,两边同时动手。传统组里,王师傅先在纸上勾勒轮廓,笔尖在宣纸上游走,肩线、腰线的弧度都带着几十年的经验积累;老张负责计算尺寸,嘴里念念有词地核对数据;刘姐则在色卡上比对丝线颜色,手指在绛红、靛蓝、石绿之间犹豫。
而科技组的屏幕上,工程师输入“改良唐装”“年轻化”“可降解面料适配”几个关键词后,AI系统瞬间亮起。蓝色的光标在屏幕上飞速移动,自动生成基础版型,接着根据参数调整领口高度、袖口宽度,不到五分钟,第一套设计稿就跃然屏上——立领配暗门襟,下摆开衩处绣简化的梅枝纹,连面料的垂坠感都模拟得栩栩如生。
“这……这也太快了!”围观的年轻设计师小周忍不住惊呼,“王师傅才画完轮廓呢!”
王师傅听见这话,笔尖顿了顿,抬头瞪了屏幕一眼,手下的力道却更稳了。她在唐装的开衩处加了盘金绣的回纹,这是古籍里记载的“吉祥纹”,机器哪懂这些讲究?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传统组的第一张设计稿终于完成,王师傅用朱笔在角落盖了个小印章,这是她的设计标记,带着手作的温度。而此时,AI系统已经生成了第十五套设计稿,屏幕上整齐排列着不同风格的改良唐装——有配拉链的休闲款,有绣着苗银纹样的融合款,甚至还有用可降解面料做的轻薄款,每套都标注着面料用量、生产成本和适配人群。
“时间到!”沈星晚看了眼表,刚好三十分钟。传统组完成了3套设计,每一套都精致却耗时;AI系统则交出了20套设计稿,每套都有完整的工艺说明和数据支撑。
众人围上前比对,年轻员工们惊叹于AI的效率,老员工们却不服气。老张指着AI设计的盘扣:“你看这盘扣位置,离领口太近,穿起来肯定卡脖子,好看不实用!”
工程师立刻操作系统:“这是可调整参数。”他输入“舒适度优先”,屏幕上的盘扣位置瞬间自动调整,连针脚密度都重新计算,“AI能根据反馈实时优化,刚才只是默认设计。”
王师傅拿起AI设计的苗银纹样唐装,手指抚过屏幕上的绣线走向,突然愣住——这纹样的排列方式,竟和她年轻时在苗族村寨学的“步步锦”针法暗合,只是更简洁现代。她一直觉得这针法太复杂难推广,没想到机器能把它简化得恰到好处。
“这……这纹样是怎么想出来的?”王师傅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
“系统分析了您近五年的设计作品,提取了您常用的针法逻辑,再结合苗族纹样数据库生成的。”工程师解释道,“它学习了您的风格,但做了年轻化适配。”
王师傅看着屏幕上那套融合了自己风格的改良唐装,又看了看自己耗时半小时画的设计稿,紧绷的肩膀慢慢垮了下来。刚才还觉得冰冷的机器,此刻竟像是个默默学了她多年手艺的徒弟。
“不只是快,还……还挺懂行。”刘姐凑过来看配色,AI选的靛蓝底色配银灰绣线,沉稳又不老气,比她刚才选的绛红色更适合年轻人,“这颜色搭得比我想的还巧。”
沈星晚走上前,拿起传统组的设计稿:“王师傅这套盘金绣回纹唐装,有文化底蕴,有手作温度,这是AI永远替代不了的灵魂。但AI能帮我们把这灵魂更快地传递出去——它能在30分钟内生成20套基础款,让设计师有更多时间研究您说的‘温度’,让好设计不用等几个月才能面市。”她转向老设计师们,眼神真诚,“AI不是敌人,是工具,就像当年的电动缝纫机,是帮咱们把手艺传得更远的帮手。”
陆战锋适时递过一杯热茶给王师傅,军绿色的袖口蹭过杯沿:“您看车间那台老缝纫机,现在还在用,但配上了新电机,效率高了还不坏。AI就像这新电机,让咱们的老手艺跑得更快。”
王师傅捧着热茶,看着屏幕上那些带着自己风格影子的设计稿,眼眶有些发热。她从事设计四十多年,最怕的就是手艺失传,可年轻人嫌慢、嫌复杂,推广总碰壁。AI虽然冷冰冰,却能把她的针法逻辑学去,变出年轻人喜欢的样子,这不正是她想做的吗?
“那……这铁疙瘩好学不?”王师傅终于松口,声音还有些僵硬,“我这老花眼,能学会用不?”
沈星晚笑了,眼角的细纹都带着暖意:“专门请了老师教,包教包会!以后您出创意,AI出方案,咱们老少搭配,让唐装既传统又时髦!”
设计中心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年轻设计师们围着AI设备请教操作,老设计师们则拉着工程师问东问西,王师傅更是让小李教她怎么输入“盘金绣参数”,放大镜下的眼睛亮得像藏了星星。
接下来的日子,数字化改造有条不紊地推进。AI设计系统被安置在设计中心最显眼的位置,银灰色的机身流畅如绸缎,屏幕是防蓝光的曲面屏,触摸时会发出轻微的“嘀”声,生成设计稿时,光标像灵动的画笔在屏幕上飞舞。工程师们开发了“大师模式”,把王师傅的盘金绣、老张的版型数据、刘姐的配色经验都录入系统,AI生成的设计稿里,渐渐有了传统手艺的温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八零:辣媳逆袭成首富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八零:辣媳逆袭成首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