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 冰棱檐下的课业时光
腊月初七的晨光像碎金,刺透窗棂冰花,把冰纹照得像水晶雕刻的树枝,枝桠上还嵌着细小的冰珠。孙玺儿在搪瓷盆的热气里搅动棒子面粥,粥勺刮过盆底,发出“沙沙”轻响,粥香混着灶膛的烟火气漫开,裹着花椒和八角的暖香。土炕中央摆开矮脚桌,桌面裂着细缝,缝里嵌着去年的玉米碴。陈大壮裹着军大衣蜷在炕尾,军大衣的袖口磨出了灰布衬里,笔尖在《机械制图习题集》上滞涩移动,划出歪歪扭扭的线:“这剖视图的螺纹线比俺爷爷纳鞋底还乱!密密麻麻的,看得眼晕!”
“把螺栓想成麻花”,孙玺儿抽过草稿纸,铅笔在纸上“沙沙”画剖面分解图,线条流畅得像她切菜的刀工,“旋转剖就像切西瓜——先竖劈再横剜,里头的纹路就都看清了。”炕桌对面,周冬冬正用圆规测饲料配方比例,圆规尖在纸上扎出小坑,突然拍了下大腿,惊得桌上的粥碗晃了晃,粥汁差点溅到习题集上:“俺算明白了!猪长膘的合适比例是豆饼掺15.7%麦麸!上次按这比例喂,俺家猪崽比别家多涨两斤,出栏时多卖了二十块!”纸页翻飞间掀起灶台蒸腾的白雾,奶奶端来笸箩,笸箩里的枣卷子冒着热气,枣香扑鼻,枣肉在金黄的面里嵌成玛瑙:“数学家们歇歇,尝尝刚出锅的枣卷子!再算下去,脑子该打结了!”
屋外零下十二度的严寒中,屋檐下的冰棱挂得像水晶帘子,最长的那根足有半尺,阳光照在上面,折射出七彩的光。数学正以最质朴的方式运转:
冰晶几何课:三人呵气在玻璃窗上画霜花,哈出的白气在玻璃上凝成水雾,很快又结了层薄冰。孙玺儿指点冰枝分形结构,指尖点过玻璃上的冰纹,留下浅浅的印:“看这枝杈角度,全是自然里常见的角度!自然界的花儿、树枝,都爱按这角度长,就连咱种的向日葵,籽儿也是这么排的。”周冬冬伸手去摸,指尖刚碰上玻璃就猛地缩回来,搓着手直哈气:“冻得像针扎!比俺奶奶纳鞋底的锥子还尖!”
火炕算式阵:爷爷蹲在炕边,将玉米粒撒成九宫格,金黄的玉米粒在炕席上排成整齐的小堆,每堆不多不少正好九粒:“今年粮站收价一块一毛二,西头老李家多晒三天省下多少烘烤费?”陈大壮抓耳挠腮,手指在玉米粒间扒拉,把几堆玉米扒得散了架。孙玺儿已用简单比例在烟盒背面算出答案——27.6元,爷爷数着玉米粒核对,每数三粒就点头,最后笑着拍炕沿:“不差分毫!比账房先生的算盘还准!”
线装书密码:周冬冬带来祖传兽医手札,泛黄的纸页边缘发脆,像烤焦的饼边,上面的毛笔字洇了墨,黑乎乎的一片。孙玺儿破译其中“三碗水配两指宽陈皮”的剂量逻辑,用尺子量出“两指宽”约3厘米,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小烧杯:“陈皮3厘米对应水600毫升,比例刚好1:200,下次给牲口熬药,就按这个量准没错。”
1月1日 大学讲堂里的乡土智慧
周四清晨,孙玺儿蹬二八自行车穿越挂满冰凌的杨树林,车铃“叮铃铃”响,惊得枝头冰棱“簌簌”掉渣,落在车筐里,像撒了把碎玻璃。省理工大学阶梯教室里,暖气“嗡嗡”运转,铁皮管道偶尔“哐当”响一声。她将《九章算术》方田术投影在多媒体屏上,屏幕上的古文字旁边配着麦田图,图里的麦子穗穗饱满:“这块不规则麦田的亩产测算,古人用割补法比复杂算法更高效,就像咱纳鞋底,不规则的布块拼拼补补,也能成整块,还省料。”粉笔划过黑板,白色的曲线竟与窗外食堂灶膛火苗摇曳轨迹重合,忽高忽低,带着烟火的韵律。
学生们瞪大眼睛,前排戴眼镜的男生还推了推眼镜,生怕看错了。他们惊见她演示的“生活里的数学道理”:
织布机上的波形规律:她播放奶奶脚踏缝纫机的视频,视频里奶奶踩着踏板,缝纫机“咔嗒咔嗒”响,针头上下翻飞。“针距频率3Hz时布料张力最优,缝出来的衣裳耐穿,线不容易断,就像咱编筐,绳勒得太紧会断,太松又散架。”孙玺儿指着屏幕上的波形图,图上的曲线像波浪一样起伏,“这和声波的规律一模一样,不信你们听,缝纫机的响声也是‘嗒-嗒-嗒’,匀速的。”
腌菜缸里的浓度变化:她举起透明玻璃杯,里面装着不同浓度的盐水和白菜叶,有的叶子蔫了,有的还挺精神:“看,食盐浓度变化越有规律,酸菜越脆——盐多了发苦,像喝了卤水;盐少了易烂,成了臭水。这浓度得掌握好,就像咱调饺子馅,盐多盐少都不行。”有学生掏出笔记本飞快记录,笔尖在纸上“沙沙”响,像春蚕在啃桑叶。
雪地车辙的角度学问:她展示赵小兵的拖拉机防滑链设计图,图上的铁链交叉成菱形,每个角都标着度数。“夹角56°时抓地力提升40%,上次大雪天,道上的车都打滑,就赵小兵家的拖拉机没趴窝,全靠这链子。”赵小兵的脸在台下红了,挠着头嘿嘿笑,耳朵尖都红透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九章算术在2002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九章算术在2002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