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里勤的信使带着巴蜀的风尘和寒气,跪倒在李薇面前,呈上的不是喜报,而是一卷沉甸甸的难题。
“禀太后,钜子已探明,巴郡朐忍(今重庆云阳)以南,巫山深处,确有数片上佳金丝楠木林!”信使的声音带着赶路的沙哑,“然其地险绝,近大江支流,水道湍急多礁石,大舟难行。伐倒巨木后,需以人力拖拽至水边,再扎成小排,趁春汛水涨冒险冲滩而下,十损三四!若走陆路栈道,山高谷深,栈道年久失修,搬运巨木更是难如登天!钜子言,欲得足量楠木,‘道’之一字,乃生死命门!恳请太后圣断!”
李薇展开相里勤绘制的简图,眉头紧锁。巫山、湍急的支流、险峻的栈道……运输瓶颈像一道冰冷的铁闸,死死卡住了“金楠脂”量产的咽喉。相里勤在信中详述了尝试组织当地山民、利用小型溪流分段运输的设想,但效率极低,杯水车薪。
“十损三四…栈道难行……”李薇的手指无意识地在粗糙的羊皮地图上划过巴蜀的崇山峻岭,脑海中不受控制地浮现出后世都江堰的宏大画面。“要是能有个李冰那样的神人,修个水利工程,既灌溉又能行船运木……”这念头一闪而过,随即被她自己掐灭。郑国渠刚成不久,秦国哪有余力再在巴蜀启动如此浩大工程?嬴政绝不会同意。
正一筹莫展之际,宦者令通传,少府监协同客卿李斯、廷尉张唐及墨家钜子相里勤(已快马赶回)前来禀报“工师考绩法”细则草案。李薇精神一振,或许能从这些实务能臣的碰撞中找到灵感?
议事在偏殿进行。李斯主导,条理清晰地阐述着草案核心:按匠人技艺种类(金、木、土、石、革等)划分考课大类;以完成大型工程(如水利、宫室)的质量、效率,改良工具提升的产量比值,创造新物件的效用等级等作为主要考绩指标;由少府牵头,会同工程主官及“德高望重、技艺公认精湛之大匠”共同评定;拟设“工士”、“工师”、“大匠师”、“国工”四等爵,对应不同待遇。
争论的焦点在于“大匠师”和“国工”的评定权。李斯认为应由少府监报王上钦定,以示隆重;少府监则担心匠人地位过高,建议由少府会同相关官署即可;相里勤则直言,若无真正懂行的大匠参与终评,恐难以服众,埋下不公隐患。
“诸位大人,”李薇在帘后适时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分量,“考绩之本,在于‘实’与‘公’。既需王权威重以彰其荣,亦需行家法眼以辨真伪。哀家以为,不妨分级而治:工士、工师,可由少府监会同工程主官及资深匠师评定;大匠师、国工,则需少府监与廷尉署联名核查其功绩无虚,再呈报王上御览钦定。至于参与评定的‘大匠’人选,”她顿了顿,“可由少府监从各行业顶尖者中遴选提名,报王上核准。如此,王权、实务、公正,三者兼顾,诸位以为如何?”
这方案既维护了嬴政的最终裁决权,又给了实务专家(墨家)一定的参与空间,同时引入了廷尉署的监督,平衡了各方诉求。李斯、少府监、相里勤思索片刻,均觉可行,齐齐称是。
议事毕,众人告退。相里勤却稍作停留,待他人走远,才向帘后低声道:“太后,楠木运输之困,实乃心腹大患。臣在巴蜀,曾闻当地有老船工提及一古法,名曰‘羊角小拖’。乃以坚韧山藤或竹索,缠绕巨木一端,另一端固定于岸边坚固木桩或巨石,再以绞盘或人力,一寸寸将巨木拖拽入水较深、水流稍缓处,再行扎排。此法虽慢,但损毁可降至十一。然……此需大量精通此道的山民水手,且沿江需有稳固的拖拽支点……”
李薇眼睛一亮!“羊角小拖”?这不就是原始的牵引方法吗?虽然原始,但比相里勤之前描述的“冒险冲滩”靠谱多了!关键在于人力和沿江的固定点!
“人!需要人!熟悉水性、山势,懂得架设绞盘和固定支点的巴蜀当地人!”李薇的思路瞬间打开,“钜子,若哀家向王上请旨,在巴蜀当地,尤其是朐忍、鱼复(今重庆奉节)等地,以‘工爵’为引,招募熟谙此道的山民、船工,组建专门的‘楠木输运’之工,归你节制调度!由他们负责从伐木点至大江可通航处的拖拽转运,朝廷按木计价给付‘工券’或钱粮。待楠木扎排进入大江主航道,再由朝廷水军接手,护送至关中。如此分工协作,分段负责,可否?”
相里勤闻言,眼中爆发出巨大的光彩:“太后明鉴!此策大妙!分段负责,各专其长,以‘工爵’与钱粮招募当地熟手,必能事半功倍!损毁定可大降!臣只需在关键节点设立墨家弟子监理,统一标准,确保安全与木材无损!” 困扰多日的难题,似乎看到了破解的曙光。
“好!”李薇心中阴霾稍散,“你速去完善此策细节,连同所需钱粮、招募人数预估,写成条陈。哀家亲自去向王上分说!”
然而,就在李薇为楠木运输找到一线希望时,章台宫卫率阎乐带来了更令人不安的消息——追查哑婆踪迹的密探,在咸阳南市一处专售荆楚药材的偏僻小铺,发现有人近期多次购买一种名为“钩吻”(即断肠草)的剧毒草药,购买者身形佝偻,以布巾裹头,付钱时露出的手背上……赫然有一块扭曲的烫疤!
喜欢大秦太后摆烂指南:始皇带我飞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秦太后摆烂指南:始皇带我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