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水的味道,渗进值班室廉价的纤维窗帘,附着在洗得发硬的白大褂袖口,甚至缠绕在每一次呼吸的尾端。
二十七岁的心外科住院医师顾言,刚结束一台漫长而精密的瓣膜置换手术,指尖残留着橡胶手套紧绷的触感和器械冰冷的重量。
他倚在护士站旁,盯着墙面上那面永远慢三分钟的挂钟,秒针每一次迟钝的挪移,都像在无声嘲弄着时间精准流逝的本质。
疲惫沉甸甸地压在肩胛骨上。
他习惯性地伸手去够白大褂口袋深处那枚小小的银色怀表,那是奶奶留下的遗物。
冰凉的金属外壳触到掌心,带来一丝微弱的、熟悉的慰藉。
表盘上的罗马数字清晰依旧,时间准确无误,它固执地运行着,像一个沉默的坐标,锚定在周遭这个因老化而失准的世界里。
他需要这种锚定。
就像他需要手术室里的无菌规则,需要病历上逻辑严密的病程记录,需要一切可预测、可掌控的秩序。
这是他赖以生存的氧气。
“顾医生,急诊刚收了个心衰急性加重的老太太,六十七岁,家属在谈话室等。” 护士的声音打断了他的片刻凝滞。
顾言收起怀表,指腹在冰凉的金属盖上短暂停留了一下,点了点头,脸上没什么波澜:“好,病历给我。”
他迈开步子走向谈话室,脚步无声地落在光洁得能映出模糊倒影的地砖上。
走廊很长,日光灯管发出恒定而轻微的嗡鸣,两侧病房的门紧闭着,偶尔有压抑的咳嗽或仪器单调的滴答声漏出来。
谈话室的门虚掩着,他推门进去。
光线比走廊稍暗。
一个女人背对着门口,站在窗前。
她身形高挑而挺拔,穿着一身剪裁利落的深灰色羊绒西装套裙,颈间系着一条墨绿色丝巾,勾勒出干练的线条。
她正微微倾身,专注地看着窗外的什么,侧影在午后斜射进来的光线里,透出一种紧绷的优雅。
听到门响,她迅速转过身。目光相接的瞬间,顾言的脚步几不可察地顿住了。
时间仿佛被无形的手指拨弄,哗啦啦倒流。
眼前这张脸,褪去了高中时尚未完全长开的青涩轮廓,线条变得清晰而锐利。
那双眼睛,依旧明亮,却沉淀了更为复杂的东西,像深秋的湖水,表面平静,底下藏着难以捉摸的暗流。
齐肩的短发打理得一丝不苟,露出光洁的额头和线条清晰的耳廓。
是关鹤临。
那个在高中辩论场上,总是能用最刁钻的角度、最犀利的言辞把他逼得哑口无言的文科班学霸。
他记得她。
名字也记得很清楚。
关鹤临。
凌厉得像一把出鞘的剑,带着凛然之气。
她显然也认出了他,眼中闪过一丝极快、极深的惊讶,随即被一种职业化的冷静覆盖。
她快步上前,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清脆而稳定,向他伸出手:“顾医生?您好。我是关鹤临,我母亲关雅琴的家属。”
她的声音比记忆中低沉了一些,带着一种事务性的清晰和不容置疑的力量感。
顾言伸出手,握住了她的。
她的手指修长,指甲修剪得圆润干净,带着一丝凉意,但掌心却意外的干燥而有力。
“你好,关女士。”他维持着语调的平稳,仿佛只是面对一个普通的病人家属,“请坐。我们谈谈你母亲的情况。”
谈话是专业而高效的。
顾言摊开病历,指着心脏彩超和心电图的影像结果,用最简洁、最准确的语言描述着关雅琴心脏的现状:二尖瓣重度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左心显着扩大,心功能已经滑落到IV级,肺部淤血明显,随时可能出现更凶险的并发症。
“目前急性心衰的症状已经通过药物暂时控制住了,但这只是权宜之计。”顾言的视线落在报告单上那些冰冷的数据上,声音没有任何起伏,“根本问题在于受损的瓣膜。内科药物只能缓解症状,无法逆转结构性的损害。我们评估后认为,外科手术是唯一能从根本上改善她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选择。”
关鹤临坐得很直,双手交叠放在膝头,那枚设计简洁的铂金戒指在灯光下偶尔闪过微光。
她听得极其专注,目光牢牢锁住顾言,捕捉着他说的每一个字。
当听到“手术风险”四个字时,她交叠的手指微微蜷缩了一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顾言清晰地报出了一系列可能的并发症:麻醉意外、术中出血、术后感染、低心排综合征、心律失常、中风、肾功能衰竭……每一个词都像一块沉重的冰,砸在谈话室凝滞的空气里。
“成功率有多少?”关鹤临终于开口,声音比刚才更沉,带着一丝极力压抑的紧绷。
“针对您母亲目前的状况和年龄,以及我们医院的技术水平,”顾言抬眼,迎上她审视的目光,没有任何闪避,“成功率在百分之七十五到八十之间。但医学没有百分之百的保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六月底【校园】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六月底【校园】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