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寒风卷着煤灰拍打在玻璃窗上,陈志远盯着桌上那封辞职信,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敲击出一段急促的节奏。信纸上的字迹歪歪扭扭,落款是"柳河镇加盟店厨师赵大勇"——这是本月第三个辞职的厨师。
"又让国营饭店挖走了?"苏晓梅端着一杯热茶进来,茶杯放在辞职信旁边,热气在信纸上晕开一片水痕。
陈志远摇摇头:"这次是市里的涉外宾馆,月薪一百二,包分配住房。"他推开算盘,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字看着让人头疼。加盟店开到第二十三家时,厨师短缺的问题终于像座大山般压了过来。
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吵嚷声。老王的大嗓门穿透门板:"不行!祖师爷的规矩不能破!"
陈志远推门出去,看见训练室里老王正和一个年轻人对峙。地上散落着面粉和打翻的调料罐,空气中弥漫着花椒和桂皮的辛辣气息。
"怎么回事?"陈志远问。
年轻人梗着脖子:"王师傅非要我从杀鸡开始学,三个月了还不让碰灶台!我在技校学过烹饪理论......"
"狗屁理论!"老王脸涨得通红,从军装口袋里掏出一把锈迹斑斑的刺刀,"老子当年在朝鲜,这把刀既能杀美国鬼子也能杀鸡放血!厨子的刀工是见血的功夫,你当是小孩过家家?"
陈志远的目光在刺刀和年轻人苍白的脸上来回移动。传统的师徒制已经跟不上扩张速度,但现代化培训又该从哪里入手?
"陈厂长!"楚明月的声音从大门处传来,"快来看!"
县中心广场上人头攒动。一面褪色的红色横幅在寒风中猎猎作响:"国营东风饭店职工下岗再就业洽谈会"。横幅下,几十个中年男人蹲在台阶上抽烟,他们清一色地穿着泛白的蓝色工作服,胸前印着"东风"二字。
"全是大饭店的老师傅。"楚明月小声说,"听说东风饭店改制,年轻人都留用,这些老家伙......"
陈志远的心突然怦怦直跳。他认出了蹲在最前面的那个秃顶男人——五年前他还在县委当秘书时,陪领导去东风饭店吃饭,就是这位张师傅的一道"开水白菜"让省里领导赞不绝口。
"张师傅!"陈志远挤过人群,"您还记得我吗?"
老师傅抬起浑浊的眼睛,目光在陈志远脸上停留几秒,突然亮了起来:"县委陈秘书?你现在......"
"我开了家快餐公司。"陈志远蹲下身,与老师傅平视,"需要您这样的老师傅传授手艺。"
张师傅的嘴角抽动了一下:"快餐?那是糟蹋手艺......"
"不是普通快餐。"陈志远从包里掏出一个饭盒,"您尝尝。"
饭盒里是远航快餐的招牌香酥鸡。张师傅掰下一小块,放进嘴里慢慢咀嚼。周围的老师傅们都安静下来,目光集中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上。
"火候还行。"张师傅终于开口,"就是五香粉配比不对,桂皮多了半钱。"
陈志强眼睛一亮:"您愿意来我们这当技术指导吗?月薪八十,包吃住。"
老厨师们骚动起来。一个瘸腿师傅挤到前面:"我会白案!东风饭店的银丝卷全是我抻的!"
"我会吊汤!我红案拿过地区比赛第二名!"......
当天晚上,远航快餐的会议室里挤满了人。十五名下岗老师傅坐在前排,身上还带着国营饭店的油烟味。陈志远在黑板上写下"远航烹饪学校"六个大字,粉笔灰在灯光下纷纷扬扬。
"各位师傅,从今天起,你们的手艺就是学校的教材。"陈志远的声音有些发颤,"我们要把你们的经验变成标准,让更多年轻人学会。"
张师傅哼了一声:"炒菜靠的是手感,怎么标准?"
"这就是请您来的原因。"陈志远打开投影仪,墙上出现一张流程图,"我们把每道菜分解成步骤——选料、刀工、火候、调味......"
"胡闹!"瘸腿李师傅拍案而起,"我师父教我的时候说,厨艺是'三分手艺七分心'!"
会议室的门突然开了。秦雪推着辆奇怪的推车进来,车上是个改造过的电磁炉,连着各种仪表和指示灯。
"这是张建军设计的教学灶台。"她按下开关,炉面亮起一圈圈红光,"温度可以精确到正负五度。"
老师们傅围上去,像看西洋镜似的打量着这个铁疙瘩。张师傅试探着把手放在炉面上方:"这能炒出镬气?"
"配合特制的铁锅就行。"张建军从角落里站起来,军装上沾着机油,"我在炊事班时就琢磨,为啥同样的菜,老王班长做出来就是比我们香......"
老王骄傲地挺起胸膛:"老子凭的是感觉!"
"感觉可以量化。"张建军调出一个界面,上面跳动着曲线和数据,"您每次炸鸡时的油温变化,我都记录下来了。"
会议一直开到凌晨。最终,张师傅在合同上按下手印时,老泪滴在纸上晕开一片。陈志远知道,这不只是一纸聘书,更是一个时代的交接——国营饭店的"活化石"们,将要在这个草台班子里延续他们的厨艺生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