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早报》的头版在晨光中泛着光泽。陈志远凝视着报纸中央那张大幅照片——香港超市里,主妇们争抢货架上印有"晓梅辣酱"字样的绿色玻璃瓶,场面近乎疯狂。标题赫然写着《大陆辣酱风靡香江,一夜脱销》。
"真的假的?"王小军揉着惺忪睡眼,手指戳着报纸上的英文,"这洋码子写的啥啊?"
周雅笑着翻译了主要内容:首批五千瓶辣酱三天售罄,华润公司紧急追加两万瓶订单;铜锣湾某茶餐厅因推出"晓梅辣酱拌面",排队队伍绕街三圈;甚至有新加坡客商专程飞香港采购...
"两万瓶?!"苏晓梅手里的算盘啪嗒掉在地上,珠子四散迸溅。这个数字相当于厂里两个月的产量。
陈志远却并不意外。前世老干妈征服海外市场的轨迹历历在目,而"晓梅辣酱"凭借更丰富的层次感,没理由不火。他更在意的是报道末尾的小字:某竞争对手质疑食品安全标准...
"赵家的手伸得真长。"周雅顺着他的目光解释,"香港食品卫生署已经收到匿名举报信了。"
正说着,门外传来刺耳的刹车声。华润公司的验货代表林先生大步走进来,西装革履与简陋厂房形成鲜明对比。但出乎意料,他脸上带着灿烂笑容。
"陈厂长!恭喜!"林先生热情握手,"总部决定将贵厂产品列入年度重点采购清单!"他递过厚厚一叠文件,"这是长期合作协议草案。"
陈志远快速浏览着条款:年采购量不低于十万瓶,价格上浮15%,预付款比例提高到50%...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但当他翻到质量保证条款时,眉头微微皱起——要求微生物指标严于国标三倍。
"新生产线的灭菌工艺..."他谨慎地开口。
"这个您放心。"林先生会意地笑了,"我们派技术员驻厂指导,费用由我方承担。"
谈判进行得出奇顺利。当谈到包装升级时,林先生甚至主动提出预付三万美元设备款。陈志远前世见惯商业谈判的尔虞我诈,如此优厚的条件反而让他心生警惕。
"贵公司为何如此看好我们?"他直截了当地问。
林先生环顾四周,突然压低声音:"因为你们没有国营厂的官僚病。"他指了指正在灌装线上忙碌的工人,"这些人眼里有光,我在深圳的合资企业都少见。"
午饭时,林先生尝了员工食堂的辣酱拌面,连竖大拇指。苏晓梅红着脸递上自制账本,将成本核算一项项解释清楚。令陈志远惊讶的是,这丫头居然能用简单英语交流,虽然带着浓重口音,但足够专业。
"苏小姐在哪里学的商务英语?"林先生好奇地问。
"周校长教的..."苏晓梅低头搅动衣角,"还有广播电台的《跟我学英语》..."
这个回答让在场所有人都肃然起敬。在1981年的中国农村,自学英语堪比天方夜谭。陈志远突然想起夜半时分粮仓那盏常亮的煤油灯——原来这丫头一直在偷偷苦学!
下午的车间考察中,林先生对张建军改造的半自动灌装线赞不绝口。当看到秦雪用X光机检测轴承的"土办法"时,更是拍案叫绝:"这才是真正的innovation!"
夕阳西下时,合作协议正式签署。林先生临走前神秘地透露:"下个月有批日本客商要来考察,他们对辣味食品极其热衷..."
这个消息让团队沸腾了。日本市场意味着更高的溢价和更稳定的需求!只有王丽华保持冷静:"我们的产量跟得上吗?"
"扩建。"陈志远斩钉截铁,"再上两条生产线,产能提升到月产五万瓶。"
"钱呢?"苏晓梅下意识问,"贷款还没还清..."
"用这份合同去贷。"陈志远指向刚签的协议,"出口信用证就是最好的抵押物。"
庆功宴设在公社食堂。酒过三巡,张建军突然拍桌而起:"我提议,给咱们的辣酱起个响亮的英文名!总不能老叫'Xiaomei'吧?"
众人七嘴八舌。"Spicy Queen"、"Red Dragon"、"China Fire"...一个个名字被提出又被否决。正当争论不休时,一直沉默的秦雪轻声说:"'Phoenix Sauce'如何?凤凰涅盘,寓意重生。"
满座寂然。陈志远心头一震——这名字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制!前世葬身火海,今生浴火重生...
"就这个!"他一锤定音。
宴会散后,陈志远独自在新建的样品室徘徊。墙上贴满了香港报纸的报道和顾客来信,柜子里陈列着各式包装样品。最显眼的位置摆着最初的陶罐原型——苏母给的辣酱罐,如今已成企业"文物"。
门吱呀一声轻响。苏晓梅端着账本进来,见他在出神,轻咳一声:"新生产线的预算..."
"放那儿吧。"陈志远指向茶几,"今天辛苦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