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车间门口,手里拎着一袋热腾腾的豆浆和两个烧饼。他一边啃着烧饼,一边用肩膀推开了沉重的金属门。
“刘哥!”小王从监控台那边探出头来,“备用切割机刚重启成功,不过运行状态还不稳定。”
“嗯。”刘好仃点了点头,把剩下的烧饼塞进嘴里,“先让它跑起来再说,稳不稳,咱们边跑边调。”
这话说得轻巧,但谁都知道,接下来的两天才是真正的硬仗。
设备维修组已经连续奋战了十七个小时,眼圈都黑了,可每个人的眼神里都透着一股子劲儿——那是一种被困难磨出来的韧劲儿。
刘好仃走到3号冷却系统前,老张正蹲在地上拧螺丝,旁边放着一堆工具和几根新换的水管。
“怎么样?”刘好仃问。
“水温终于降下来了,”老张抹了把汗,“不过我发现这系统的散热设计有点问题,长期高负荷运转的话,迟早还会出事。”
“哦?”刘好仃蹲下来看了看,“具体哪儿?”
老张指着一根弯管接口:“这里容易积灰,散热效率低,而且清理起来特别麻烦。我觉得要是能换个直通式接口,日常维护会方便很多。”
刘好仃听罢,掏出随身带的小本子记了下来:“回头我们开个技术讨论会,把这个点列进去。”
说完,他又拍了拍老张的肩膀:“辛苦了,去吃点东西,别把自己累垮了。”
老张笑了笑:“没事,等这阵子过了再补觉。”
刘好仃点点头,转身走向操作培训区。那里已经围了一圈人,是今天第一场操作规范培训会。
“大家注意看我手上的动作,”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正在示范切割参数设置,“每个步骤都有它的节奏,快不得也慢不得。”
台下的李浩听得格外认真,时不时还拿笔记录一下。
刘好仃走过去,悄悄在后面站了一会儿。等老师傅讲完一段,他才开口:“有没有人觉得这些步骤太繁琐了?”
几个年轻工人点头,有个叫阿杰的小伙子直接说:“有时候明明可以更快完成的,非得按流程来,感觉浪费时间。”
刘好仃笑了笑:“我理解你们的想法,毕竟我也年轻过,总觉得效率就是一切。但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会有这套标准流程?”
没人说话。
“因为每一步,都是用教训换来的。”他说,“你以为你快了十秒,结果可能让整批产品报废。不是所有错误都能重来一次。”
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当然,如果你们有好的建议,也可以提出来优化流程。比如刚才李浩就提出了一个关于操作顺序的小改进,我已经让人记录下来了。”
李浩一听,脸微微红了一下,但眼神却亮了起来。
“记住,规范不是束缚,而是保护。”刘好仃扫视一圈,“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是一个团队。”
培训继续进行,气氛明显轻松了不少。
走出培训区,刘好仃看了眼手表,已经是上午十一点多了。他掏出手机,拨了个号码。
“采购部吗?轴承到了没?”
电话那头传来声音:“刚送到仓库门口,我们已经在卸货了。”
“好,安排人送去1号线,让他们优先更换。”
挂掉电话后,他往调度室走去。刚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一阵欢呼声。
“怎么了?”他推开门问。
小王一脸兴奋地举起手中的报表:“刘哥你看!今早三小时的良品率比昨天提升了百分之七!虽然还没恢复到正常水平,但趋势是向上的!”
刘好仃接过报表看了一眼,嘴角扬起一丝笑意:“干得不错,继续保持。”
他转头对调度员说:“通知各线负责人,下午三点开个小会,总结一下目前的情况,并调整下一步计划。”
说完,他靠在窗边,看着窗外忙碌的车间。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照在那些穿梭的身影上,仿佛给整个空间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
他知道,最难熬的那段时间已经过去了。现在,大家心里都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按时交货。
下午两点五十分,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
“首先,我要感谢大家这两天的努力。”刘好仃站在前面,语气平稳,“设备修复、流程规范、生产节奏都在逐步恢复正常。但这还不够,我们要的是全面恢复,甚至超越以往。”
他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这几天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接下来,我会把重点放在三个方向:一是设备优化,二是人员培训,三是生产节奏微调。”他顿了顿,“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一环都不能掉链子。”
会议结束后,刘好仃回到办公室,刚坐下,手机就响了。
是质检部发来的消息:今日全天良品率达到94.6%,接近正常水平。
他放下手机,靠在椅背上,轻轻吐了口气。
这时,门外传来敲门声。
“请进。”
进来的是李浩,手里拿着一张纸。
“刘哥,这是我根据今天培训内容整理的操作要点,您看看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刘好仃接过一看,上面不仅有详细的操作步骤,还有他自己早上提到的那个优化建议的具体实施方法。
他抬头看了看眼前这个年轻人,笑着说:“不错,挺用心的。”
李浩挠了挠头:“其实我以前在学校学的就是机械自动化,只是刚进厂的时候没机会发挥。”
“那你以后多提建议。”刘好仃合上纸页,“我们这个团队,不怕问题,怕的是没人想解决问题。”
李浩郑重地点了点头。
送走李浩后,刘好仃起身走到窗前。夜色已经悄然降临,车间里的灯光依旧明亮如昼。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小本子,上面写着几个字:“明天继续。”
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熟悉的机油味,也带来了希望的气息。
他转身拿起外套,准备再去车间走一趟。
门把手刚刚转动,对讲机里又传来声音:“刘哥,1号线报告,切割速度恢复正常,良品率稳定在95%以上!”
刘好仃笑了笑,应了一声:“收到。”
然后,他推开门,走进了那一片灯火通明之中。
喜欢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深圳玻璃厂打工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