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闻徐达所言,颔首称善:“所言极是。今北元分裂,实乃天赐良机。鞑靼、瓦剌不除,我大明北疆无宁日。朕意已决,与东察合台汗国携手。令其牵制瓦剌,着秦王、晋王、燕王主司对鞑靼战事。”
东察合台汗国使者伏地叩谢。
朱元璋赐下诸多赏赐,旋即遣人送使者返程。
而后,诏令急发,直传至北平、山西与陕西之地。
然出人意料者,此番漠北战事,辽东竟未牵涉。
须知,辽东与鞑靼于捕鱼儿海一带,地域接壤相连。
且辽东军素与北元交锋,经验颇丰。若此次攻伐鞑靼有其参与,战事势必更为顺遂。
于刘伯温府邸,其子刘琏问于刘伯温:“父亲,此次陛下缘何未令辽国公参战?辽国公麾下辽东军,堪称大明精锐之首,且与北元交战经验颇丰。若辽东军参战,平定鞑靼岂不易事?”
刘伯温道:“此理甚明。辽国公自统军以来,平辽东、定高丽、灭倭国,立下不世之功,封赏已极。汝不见其嫡子甫诞,便封广宁侯乎?”
刘琏又问:“父亲之意,莫非辽国公今已功高震主,封赏再无余地?”
刘伯温手捧书卷,颔首道:“诚如所言,辽国公常孤雏功高至此,实已封无可封。且常家一门双国公、三侯爵。按说可使常茂领兵出征,然常家声势太过显赫,陛下有所顾虑,亦在情理之中。”
继而,刘伯温复言:“此次陛下仅令秦王、晋王与燕王主司鞑靼战事,亦有使边疆封王历练之意。依陛下之见,藩王守边乃大明国策,若藩王无守边之能,于国不利。”
刘琏道:“然父亲,边疆藩王若兵权过重,恐危及京师安危。长此以往,于国家安稳恐非善事。”
刘伯温笑道:“那你且猜度,辽国公所司何事?”
刘琏豁然领悟:“有常孤雏率辽东军坐镇,各地藩王料不敢生叛乱之心。”
旋即,刘琏又心生疑窦:“可万一辽国公……”
刘伯温截住刘琏话语,神色一肃:“慎言!有些言语,切不可胡乱出口。”
常孤雏闻朱元璋令燕王、秦王、晋王主司对鞑靼战事,即明其意图。
虽常孤雏亦心向征战,然今辽东政务已然正轨,文韬日增,相较之下,征战并非当下之急务。
这些年大明休养生息,民生渐复,然以举国观之,仍有不足。
若大明欲开疆拓土,恐蹈北元覆辙。
莫若先稳现有疆土,日后再谋扩张不迟。
然向外征伐之策不可或缺,盖因藩王于境外建藩为宜,而非局促于大明疆域之内。
今大明皇室供养之困已初露端倪,时日既久,势必对国库酿成重负。
大明不可行裂土封王之举,然可令藩王征伐境外,于彼处建国。届时,大明便无需烦忧藩王供养诸事。
今仗辽东这经济命脉支撑,大明国库尚无重压。
然大明人口渐增,皇室亦繁衍不息,届时俸禄之费绝非小数。
生来便享富贵、不事劳作而得,实乃吸食百姓膏血。
燕王朱棣、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得朝廷诏令,三兄弟皆摩拳擦掌,于边关整军备战。
而彼等对手唯鞑靼一部,三人皆欲争此头功。
山西、陕西境内皆有万民商会,此商会司两地煤矿之采掘与加工,致其财税收入激增。
北平虽未广采煤矿,然因其毗邻辽东,工坊之数日益增多,财税收入亦逐年增长。
辽东经济骤兴,拉动之效惊人,山东、北平、山西及于陕西,皆因此受益。
海运既开,南京、浙江、福建诸地,亦享辽东经济之红利。
徐妙锦与张三丰自盖州启程,一路行至北平府。
徐妙锦此番离辽东,乃为探望其姊徐妙云之子。
徐妙锦至燕王府外,徐妙云已抱未断奶之朱高炽,于府门迎候。
彼时朱棣往兵营去,未在府中。
所幸姚广孝尚在燕王府内。
张三丰随徐妙锦入燕王府,遇姚广孝。
张三丰问:“燕王妃可是信佛之人?”
徐妙云答曰:“非也,只因燕王与大师缘分匪浅,故大师于府中任幕僚之职。”
张三丰抚花白长须而言:“燕王妃,莫怪老道言语唐突,老道观此僧人,似非良善之辈。”
徐妙锦以肩轻撞张三丰,言:“老头子,休要胡乱言语!”
张三丰憨笑而言:“正是正是,老道年迈,方才不过信口胡诌,还望燕王妃莫要怪罪。”
徐妙云道:“道长无需如此。妙云还得多谢道长素日对舍妹之照拂。”
徐妙锦道:“姐姐,哪是他照料我?分明是我照料他,此老面皮极厚。”
张三丰顿时吹须瞪眼,道:“妙锦丫头,休得胡言!老道念你年幼,便不与你计较。日后须得尊老爱幼。”
妙锦对张三丰吐舌而言:“老头子,你这番话,可敢与孤雏哥哥讲?”
张三丰负手道:“你这丫头,总提他作甚?辽国公心系万民,老道不过不愿与他争辩。反观你,还不及辽国公懂得尊老爱幼。”
今时徐妙云闻常孤雏之名,面上波澜不现,然其心中所想,无人可知。
徐妙云引徐妙锦与张三丰入府后,问张三丰道:“道长,不知是否需备些斋饭?”
张三丰道:“不必,老道不拘于此,随心便好。老道又非僧人,何须食斋?即便食斋,亦不会念佛。”
徐妙云闻此,便令王府下人如常安排膳食。
至傍晚,朱棣自军营归,见小姨子至,还见一仙风道骨之老道。
朱棣闻张三丰之名号,即刻口称“老神仙” 。
姚广孝未赴宴,朱棣命人另做斋饭送去。
席间,张三丰言:“闻这和尚吃斋念佛,乃为持戒。又闻佛门忌杀戒,然观你府中此僧,杀孽似亦不浅。”
朱棣道:“老神仙此言何意?大师乃方外之人,岂会杀生?”
张三丰道:“一念既起,生灵涂炭,苍生罹苦,虽非亡于其手,却因其言致之。”
朱棣心内大震,未料张三丰竟通相人之术,仅见姚广孝一面,便有此评。
此前徐妙云亦劝朱棣逐姚广孝,然朱棣颇需其谋略,故留之于王府。且当下将与鞑靼交战,姚广孝更无离去之理。
喜欢大明辽国公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辽国公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