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一百万担粮食就需要四百万两银子!”
弘武帝听后陷入沉默,虽然这些年内库因贾环的努力充实了不少,但采购两百万石粮食仍需近千万两银子。
如今户部实在拿不出这么多资金,只能从内库调拨。
张廷玉等人同样眉头紧锁,这笔巨款从何处筹措?指望从皇帝私人金库里填补显然是不可能的。
张廷玉叹息道:“阳平王,国库空虚,目前只能先购买一百万石粮食。"
弘武帝听罢叹了口气:“也只能这样了,先从内库拨付四百万两银子前往安南购粮。"
贾环思索片刻,想起山东所获收益(孔家部分),便对弘武帝说道:“陛下厚爱,臣无以回报,愿捐出家财四百多万两,用以救济灾民,略尽绵薄之力。"
张廷玉等人闻言皆震惊不已,尽管知道贾环富有,但四百万两白银绝非小数,实属罕见之举。
张廷玉率先向贾环深深一鞠躬:“阳平王仁德高尚,倾家财救助苍生,令人钦佩!”
陈廷敬等人也纷纷行礼:“阳平王仁义无双,我等深感敬仰。"贾环忙避开道:“各位大人不必如此,此乃为人臣应有的担当,况且陛下对我恩重如山,我只是尽力而为罢了,不敢承大家这般赞誉。"
弘武帝面露红光,激动地说道:“真是忠臣典范啊!哈哈!若满朝官员都能像你一样,我大乾何愁不能繁荣昌盛!”
至此,他对贾环的一些顾虑彻底消除。
贾环回到宁国府,将此事告知黛玉。
黛玉掌管着宁国府的日常开支,清楚家中财力状况,对此并未在意,毕竟这些银子是用来赈济百姓的。
宝钗听后却十分惊讶,宁国府竟捐出如此巨款,府中如何维持?于是回到房中取出一只锦匣递给贾环:“父亲,这是我哥哥送来的嫁妆,现在您可以先拿去应急。"
贾环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道:“宝姐姐,这是你的嫁妆,我怎敢用?还是留着给珺姐儿或者咱们以后的孩子吧。"
宝钗说:“可是咱们家捐了四百万两银子,家里已经不太宽裕了。
你就先拿着用吧,等你缓过劲来再还我就行。
要是还不上,将来珺姐儿可不会饶你!”
林黛玉听后笑了:“宝丫头,是我没跟你细说我们家的情况。
四百万两对我们来说真不算什么,再多捐点也伤不了根本,你就放心吧!”
宝钗听了,惊讶地咂嘴,她没想到宁国府这么富有,连皇帝的内库估计也没这么多。
薛家几代人的积蓄才两百万两,贾环崛起没多久,竟然有这么大的家产!
随后,黛玉让晴雯带着对牌去大库取银,一车车银子送往户部。
消息传出后,阳平郡王贾环在家族衰败时捐出四百万两银子赈灾,顿时名声大噪,有人歌功颂德,也有人暗中指责他哗众取宠。
荣庆堂里,贾母笑着问贾环:“环哥儿,你这次捐了这么多银子给朝廷,家里开销有没有受到影响?这是我预备的老本,你先拿去用吧。"说着,从鸳鸯手里接过锦匣递给贾环。
王夫人在一旁看着心疼,心里骂道:这些灾民跟你有什么关系,用得着你来救济?又心疼贾母的私房钱,这些都是留给宝玉的,如今却被贾环占了便宜。
贾环接过锦匣一看,吓了一跳,原本以为只有十几万两,没想到竟有百万两。
他连忙把锦匣放回贾母手中:“老祖宗,这怎么行?这是你的养老钱,我怎么能用?”
但心里对贾母的支持感到非常感激。
贾母笑着说:“我年纪大了,要那么多银子也没用,迟早都是分给你们的。
你现在做的是为贾家积德的好事,这些都给你。
至于宝玉,我已经给他留了一份,足够他一辈子用了。"说完,又要把锦匣递给贾环。
贾环摇手说道:“老祖宗,您就留着这笔银子吧。
孙儿从不缺钱,家中开销充足。
待封地的税银运回,更是绰绰有余。"王夫人听后,虽为贾母未将私房给予贾环而稍感失落,但也因贾环有封地收入而略有羡慕。
贾母笑呵呵地道:“好,既然环儿不缺钱,那我就替你存着。
说起来,我还真想念珺姐儿那孩子。"此时,弘武帝在御书房接到消息,得知贾环的银子已至户部,立即召见张廷玉等大臣商议买粮人选。
弘武帝询问众人:“派谁去安南买粮合适?”
喜欢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