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雷厉风行,当日便悄然下山。凭借他在常山真定一带多年积累的声望和“常山赵子龙”这块金字招牌,仅仅三天后,第一批三十多名精壮结实的农家子弟,便带着朴实的笑容和简单的行囊,在赵云的带领下,踏入了这片隐秘的山谷。他们多是本地良家子,对赵云的为人武艺敬佩不已,听闻是组建保护家园的义勇军,纷纷响应。
山谷顿时热闹起来。赵云将众人召集到溪边空地上,朗声道:“诸位乡亲信得过赵云,前来相聚,云感激不尽!然保境安民,非一人之力可为!今日,赵云向诸位引荐两位大才!”他侧身,指向蒋毅和徐庶,“这位是徐庶徐元直先生,胸藏韬略,剑术超绝!今后负责教授诸位近身格斗与战阵配合!”
徐庶抱拳上前,气度沉稳,目光扫过众人,自有一股威严。
“这位,”赵云的声音带着由衷的敬意,“是蒋毅蒋先生!通晓兵法,智谋深远,更兼岐黄妙手,活人无数!从今往后,蒋先生将教导诸位远射之术与临敌机变之法!亦是义勇军副统领,与我等共掌军务!”
乡勇们的目光齐刷刷投向蒋毅。见他年轻文弱,一身书卷气,虽气度不凡,但眼中难免流露出一丝疑虑。毕竟在这乱世,武力才是硬道理。
蒋毅心知肚明。他微微一笑,从容上前,从腰间解下那个布囊,取出那把结构精密的改良弩机。“诸位兄弟,”他声音清朗,指着百步之外一株碗口粗、枝干虬结的老松树,“百步之外那棵松树的主干,有谁能用手中弓箭射中?”
乡勇们面面相觑,低声议论起来。百步之遥,已是寻常猎弓的极限射程,何况还要精准命中树干?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几个自恃箭术不错的青年尝试着张弓搭箭,箭矢要么中途力竭坠落,要么远远偏出目标。
蒋毅不再言语。他熟练地给弩机上弦,动作流畅而稳定,那精巧的滑轮组发出轻微的“咔哒”声。他托举弩身,身体微微下沉,如同山岳般稳固,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鹰隼,牢牢锁定百步外的目标。整个山谷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嗡——!”
机簧震响!一道乌光以肉眼难辨的速度离弦而出!撕裂空气的尖啸声刺人耳膜!
“笃!”
一声沉闷而有力的脆响!那支特制的三棱透甲箭,如同长了眼睛般,深深地钉入了百步外那棵老松树的树干正中央!箭尾兀自剧烈地颤抖着,发出低沉的嗡鸣!
“好!!!”
短暂的死寂后,山谷中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喝彩声!所有的疑虑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震撼和狂热的崇拜!看向蒋毅的目光,充满了敬畏和信服!
“神了!蒋先生真乃神射!”
“这弩……太厉害了!”
“跟着蒋先生和赵统领,咱们有指望了!”
立威已成!蒋毅、徐庶、赵云三人立刻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建军工作。赵云负责整体军务、人员管理和枪法、骑术教导;徐庶负责近战搏杀技巧、基础剑术和简单战阵演练,强调纪律与协同;蒋毅则负责教授改良弩机(开始尝试小规模仿制)的使用、保养,以及他提出的“小队配合”、“地形利用”和初步的“游击袭扰”战术理念。蔡琰则建立了简单的物资登记、分发和储备制度,并开始挑选机灵的少年,教导他们识文断字、计算账目。戏志才的病情在蒋毅的精心调理和山谷的清新环境滋养下,也奇迹般地稳定下来,虽然依旧虚弱,但已能靠在床头,为义勇军的组织架构、情报收集、以及未来可能的对外联络策略,提供宝贵的建议。
一个月的光阴,在紧张而充实的训练中飞逝。这支初生的义勇军,在三位核心人物的倾力打造下,已初具雏形。简陋却整齐的营房搭建起来,训练场上喊杀声震天,乡勇们褪去了农民的散漫,眼神中多了几分锐气和纪律性。原本荒僻的山谷,充满了蓬勃的生机与希望。
这天傍晚,夕阳熔金,将山谷染上一层温暖的橘红色。训练结束的乡勇们围坐在篝火旁用餐、谈笑。蒋毅与赵云并肩站在营地旁的一处高坡上,俯瞰着谷中这欣欣向荣的景象。
“蒋兄,你看。”赵云指着山谷外广袤的、在暮色中起伏的原野,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若非连年战乱、豪强盘剥,这片土地,本该是阡陌纵横,炊烟袅袅,村舍相望,鸡犬相闻的乐土。”
蒋毅的目光掠过谷中操练的身影,投向远方苍茫的地平线,沉声道:“所以我们才要握紧手中的刀枪,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安宁,更要努力,让这样的安宁,早日重回这破碎山河的每一个角落!”
赵云闻言,心中激荡不已。他霍然转身,面向蒋毅,神色庄重无比,双手抱拳,深深一揖:“蒋兄!赵云有一事相求,望兄务必应允!”
蒋毅连忙扶住他:“子龙兄何出此言?你我生死与共,但说无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现代军医穿越东汉救世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现代军医穿越东汉救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