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是这样看待这件事的。
上方极光闪耀,那奇幻色彩的画卷让空气都为之震颤。
第五营地的孩子们,他们的脸被那奇异的光芒照亮,紧紧地依偎在我身边。
他们很害怕,我能理解。
这片沙漠……它向来是个残酷的主宰,但现在感觉……有些不同了。
我的手指不自觉地伸向口琴,那是许墨给我的。
仅仅握着它,就勾起了如潮的回忆。
我把口琴放到唇边,呼出一口气,发出了一个声音。
那不是一段旋律,而是一种颤动,一种颤音,一种似乎源自乐器本身的振动。
这不对劲。
我的心跳加速。
孩子们惊恐万分。
我专注于那波形图案……最后一次广播。
那是我们仅有的线索。
回忆如潮水般涌来:那图案……那声音……还有风。
“风在复述。”我会发送数据。
接下来,我想象自己在苏瑶的实验室里,一切都在这里汇聚。
数据包从林小雨那里传来,原始而有说服力。
我把它输入“声纹墙”,当我开始分析时,机器仿佛都有了呼吸。
数千个嵌入式存储芯片随着数据嗡嗡作响、跳动不已,软件慢慢将其与原始声音文件进行匹配。
第一次扫描结果并不显着,但97.3%的匹配率让我震惊。
解释令人吃惊。
这是环境介质传导——大地本身在回响那声音。
这不是录音,而是一种回声,源自地质结构内部。
是许墨的意识吗?
他的最后一次广播……在地下。
然后,我的思绪迅速转到了第十三营地的小海身上。
“铁皮碑林”也在向我发出类似的线索信号。
又是午夜时分,那些石碑像往常一样苏醒了。
它们的位置与许墨以前的网络相吻合。
那声音。
我已经知道这个网络是一个信号,但现在它在扩散:黑匣子已经泄露,形成了一个覆盖整个大陆的存储介质。
接着,我仿佛透过许墨的眼睛,看到了零号中继站。
那把生锈的口琴。
是他建造了这些东西,连接了一切。
我听到它传来一声低语;那是亲密的低语,是共同回忆的低语。
这很私人。
“……你还记得怎么修琴吗?”他的瞳孔收缩,眼中逐渐浮现出一种敏锐的领悟。
激活并非技术层面的问题。
而是……记忆。
是地质层面上的集体记忆。
最后,到了结局。
我站在一片高原上。
我看到了许墨。
他站在高原上,望着世界,但他的表情让人捉摸不透。
一切在我脑海中汇聚。
极光。
风。
共鸣的大地。
我知道他要做什么。
他放下了口琴。
这象征意义如此强烈,意味着放手。
这个一直在建造和修复的男人……然后,一片寂静。
他说出了将改变一切的话:“我不修了。”一座沙丘突然呈弧形隆起,就像一条苏醒的脊梁。
这是世界本身的回应。
苏瑶的数据屏幕一片空白。
寂静。
然后传来一个声音。
那是系统那不带感情、冷酷无情的声音。
`【系统:自动响应已启动】` ...
北境的极光再次泼洒在夜幕之上,只是这一次,那流淌的色彩不再是静默的舞蹈,而是一种近乎癫狂的脉动,频率高得令人心悸。
沙丘的冷风卷着看不见的砂砾,抽打在第五营地临时搭建的帐篷上,发出干燥的嘶嘶声。
林小雨坐在篝火旁,火光将她年轻而坚毅的脸庞映得忽明忽暗。
她身后,是十几个蜷缩在睡袋里、强作镇定的少年。
他们是这片废土的未来,也是她肩上最沉重的责任。
为了安抚孩子们因诡异天象而绷紧的神经,她从怀里取出了那支早已走调的口琴。
这是许墨留下的东西。
每当思念像沙暴一样淹没心智时,她都会吹响那首他们都熟悉的旧曲。
然而,当她将口琴凑到唇边,还未吸气,一股微弱却清晰的颤音竟自己从簧片间流淌出来。
那声音尖锐而细碎,不属于任何她所知的旋律,更像是一段被干扰的电码,在风中艰难地拼凑着自身。
少年们瞬间的喧闹被这诡异的琴声扼住,恐惧像冰冷的蛇,缠上了每个人的脚踝,几个胆小的已经开始向后挪动。
林小雨却纹丝不动。
她的身体僵直,双眼死死盯着那支在月光下泛着暗淡光泽的口琴。
别人听到的是噪音,她听到的却是一幅熟悉的图像。
那不规则的起伏、断续的节奏……刹那间,她脑海中闪过的不是乐谱,而是一张三年前的声纹波形图——许墨最后一次通过广播向所有幸存者营地发出的讯号。
一模一样。
她猛地抓起通讯器,压低声音,用最快的速度记录并加密上传,只附上了一句近乎呓语的标注:“风在复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核废土上崛起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核废土上崛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