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4 章:巴图监烙(至元四十六年夏巴图额尔敦监临虎卫工匠烙虎首印)
巴图额尔敦立于阿里不哥部马群待烙区的木台上,玄色骑射袍外罩着银边护心甲,腰间悬着父亲那拉珠尔亲授的 “监烙令牌”—— 令牌为象牙所制,刻着 “虎卫监烙” 四字,边缘嵌着细铜丝,是元代中央派员监临实务的凭证(《大元通制?舆服制》载 “中央监临官持象牙令牌,刻职事名,为行权之据”)。台下,二十名虎卫工匠已列成两排,手中捧着铜制虎首印,印面在晨光中泛着冷光;二万二千匹超额马群按 “壮马、老弱马” 分区圈定,马倌们牵着马绳,神色中带着几分紧张与好奇。
李衡快步登上木台,递上 “监烙流程册”:“公子,按朝廷马政,今日需完成一万五千匹壮马的烙印,四千匹老弱马明日烙,三千匹小马驹待一岁后再烙。工匠已按‘火候校准、印模检查、术后护理’三步演练过,老工匠周平是工部派来的,曾参与乃蛮部烙印,经验丰富。” 巴图额尔敦指尖划过册页上的 “火候标准”—— 虎首印需烧至暗红,温度以 “触草即焦、不燃” 为度,他抬头望向工匠队列:“周师傅,今日监烙,需按册中标准来,印纹要清晰,马皮不能伤,若有差池,按律处置。” 老工匠周平躬身应道:“公子放心,老奴从业三十年,烙过的官马逾万匹,定不会出错。”
台下传来轻微的骚动 —— 阿里不哥部的马倌帖木儿(此前协助收编)正与一名年轻工匠争执,只因工匠将虎首印放在火盆中烧得过旺。巴图额尔敦纵身跃下木台,快步上前:“何事争执?” 帖木儿指着印模道:“公子,这印烧得太红,会烫伤马的!昨日那拉珠尔将军说过,要暗红不烫。” 年轻工匠有些慌乱:“我…… 我是按师傅教的,烧到红亮才够温度。” 周平连忙赶来,拿起印模查看:“确实过了,公子,是老奴没教清楚 —— 虎首印铜质密,烧至暗红已足够,红亮则温度过高,会伤马皮。” 巴图额尔敦没斥责年轻工匠,只道:“重新烧,周师傅盯着,今日每一枚印模,都要经你核验才能用。” 这番处置既维护了规矩,又给了工匠台阶,周平与年轻工匠均躬身道谢,帖木儿也松了口气,牵着马退到一旁。
阿里不哥与帖木儿长老此时也来到待烙区,看到巴图额尔敦亲自主持,心中更添几分敬畏。阿里不哥道:“公子,部里已派五十名马倌协助,都是熟悉马性的老手,若有马受惊,他们能及时安抚。” 巴图额尔敦点头:“领主有心了。今日烙印,既是给马做标识,也是给部落立规矩 —— 虎首印是元廷官马的凭证,烙了印的马,日后调养好返还时,凭印认领,不会混淆。” 他让李衡递上 “乃蛮部烙印后返还的马群名册”:“你看,乃蛮部去年烙印的马,今年已返还一千匹,每匹都按印纹核对,分毫不差。” 阿里不哥接过名册,看到上面清晰的印纹描述与返还记录,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也消散了。
辰时三刻,巴图额尔敦举起监烙令牌,高声道:“监烙开始!按区进行,工匠各司其职,马倌协助控马,实务官登记造册,不得有误!” 话音落,工匠们立刻行动 —— 周平带着两名工匠守在壮马区第一烙点,火盆中的木炭已烧得通红;马倌们牵着马,有序走向烙点;实务官们捧着 “烙印登记册”,准备记录每一匹马的特征与印纹位置。巴图额尔敦走下木台,目光扫过待烙的马群,心中明白,这场监烙不仅是对马政制度的落实,更是对自己治事能力的考验 —— 父亲将此事交给他,是要他在草原宗藩面前,树立元廷年轻将领的权威与能力。
虎卫工匠的筹备早在三日前便已启动。周平带着工匠们在虎卫营地搭建 “印模工坊”,将工部送来的二十枚铜制虎首印逐一检查 —— 每枚印方三寸,虎首纹样凸起,额间刻 “元” 字,边缘錾着 “至元四十六年工部造” 字样(《元史?百官志》载 “工部掌营造,官马印模每三年铸新,赐军镇使用”)。周平用细砂纸打磨印面,去除边缘的毛刺:“这印是给官马烙的,印纹要规整,不能有半点毛糙,不然烙在马身上,既不清晰,还可能刮伤马皮。” 年轻工匠赵小五捧着印模,仔细观察:“师傅,这虎首的纹路好精细,眼睛、鬃毛都刻出来了,工部的手艺真绝。” 周平笑道:“这是朝廷的规矩,官印就得有官印的样子,不然怎么区分官马和私马?”
烙印工具的准备也格外细致。工匠们挑选了二十把铁钳,钳口打磨光滑,内侧刻着与虎首印匹配的凹槽,确保烙印时印模不会滑动;火盆选用厚铸铁材质,底部有通风孔,便于控制火势;还准备了大量温水(用于烙印前清洁马臀)、甘草药膏(烫伤时涂抹,《元典章?工部》载 “官马烙印需备甘草膏,以防马皮灼伤”)、粗麻布(擦拭印面浮灰)。周平让工匠们按 “一人掌印、一人控火、一人护理” 分组,每组配一套工具,反复演练:“掌印的要稳,按下时不能晃动;控火的要盯紧火盆,印模烧到暗红就立刻取出;护理的要快,烙完马上擦药膏,不能让马受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