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陕西官军狂暴鸿儒,义军大元帅王嘉胤好不容易占据的一块地盘就这么丢了。
大元帅就只能继续进山当土匪了,曹文诏等五个人一心想拿王嘉胤的人头邀功请赏,请张道浚带泽州营的本地军士引领官军进王屋山。
张道浚见陕西官军来了,一下子底气就足了,领着他们在王屋山天天搜剿,弄得王嘉胤东躲西藏。
不过这山实在太大了,进山搜剿虽说有些战果,但没有抓到横营主力。
官军目光都盯着大元帅,其它义军队伍就松活多了。
在平顺县驻扎的刘处直也招够了两千人,但是现在部伍已经十分混乱了,到了不整编不行的地步了。
骑兵由于历次作战都充当矛头,伤亡都很惨重。
最初的一批官军老兵死光后,都是会骑马的弟兄填进去。
郭世征最近已经反应过两次了,打起仗来已经没有之前好使了。
也就山西官军孱弱,要是碰到陕西来的骑兵完全没法打,若还是这样那还不如不要骑兵建制。
而步兵那边也同样如此,快速扩军肯定会造成战力快速下降,要尽快解决。
而随着转战时间增加,各营营官统兵水平都有提升,该扩编部伍也得跟上了。
在潞安府平顺县赵村,克营的第三次整编是趁着官军抓王大元帅无暇兼顾其它义军的背景下开展的。
首先就是刘处直最在意的骑兵,按郭世征所说,现在的七百多骑兵经过多次补充,战力已经被稀释了。
最好的办法是重新整编一下再练一练,骑兵不像步兵打几仗见见血就好,技艺不行就是不行。
而郭世征指挥骑兵营也有一年多了,有了自己的理解。
刘处直让他把自己想法说出来,然后重新给骑兵编伍。
步兵他就甩给李茂他们搞了,自己的精力有限不能管两头,他打算多关注一下骑兵。
“掌盘子,骑兵能否战首重选兵,还有号令传达清晰明了。”
“在骑兵营应该先挑选那些平日严守军令、熟悉队伍管理规范的弟兄,分别安排他们负责不同的事,并将信息填写在白牌或纸上。”
“填写队伍编制顺序的为一号牌 比如骑兵营分左右两部,每部左右两司。
各部司都得将自己的番号给写下来制作认旗需要各个士卒都认得到。”
“骑兵不是耗材,每个骑兵都得制作一个木牌,上面得填写年龄、相貌、籍贯、身体特征以及武艺专长。
这样骑兵营各部司就算编制打混乱了,也能快速重新形成战斗力。”
这次编伍定下骑兵营人数为八百,骑兵营左右两部千总人选是郭世征考察了一段日子的了。左部千总叫罗虎。
他父亲是官军骑兵出身,从小耳濡目染。他是山西勤王逃兵出身,去年义军第一次入晋招的他。这一年多以来已经是司把总了。但郭世征觉得他当个部千总完全没问题,骑射和马上长兵都能用,一些骑兵阵型也熟稔。
右部千总叫王喜庆,也是官军逃兵出身,作战十分勇猛,指挥几百号骑兵完全没问题。
至于把总和百总就由千总自己挑选,自己营伍里面的人他们最清楚,掌盘和营官没必要插手,当然有了人选后要报上来。
每三十六名骑兵设一旗总,背一面认旗,这就是骑兵的最基础作战人数了。
而骑兵携带装备也有要求,选机灵有力的装备鸟铳。
鸟铳战前装填好,临战前开枪。当然鸟铳不多,骑兵就暂时不用装备了。学大明北军用三眼铳就好了。
同理,机灵有力的也可以当马上长枪兵,此为长兵器,枪柄可作短棍使用。
而骑射手就需要力大善射之人,营里的蒙古鞑子就很不错,只不过需要给他们配一些钝兵器,遇到官军着重甲的军士不至于没有还手之力。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郭世征喝了一口水,又继续说道:“轻骑兵和重骑兵不能混在一个部伍。左部为轻骑兵,马匹就不披甲,士卒穿半身甲就好。这样在马上面才能有力气拉弓开铳。”
“火器的数量也不用太多,每司十人就行,也就是说,左部需要四十支三眼铳,其余三百六十人都要带弓箭。这里面的二十人还要带火箭的材料。近战武器就带腰刀和钝器就行。”
“马匹方面也得有改进,像左部骑射手的话就用一般的马就好,也就是耐力为主。骑射手不需要短时间迅速加速,需要将战马集中到重骑兵。”
“重骑兵他们装备就简单一些。目前营里正好还能凑四百套装备。
这是我们营里的攻击矛头,重骑兵八瓣帽儿铁尖盔得有,全身的扎甲得有。
长枪用一丈长的就好,至于近战武器他们自己选,若是想带弓箭也是可以的。”
听郭世征讲完,刘处直也挺佩服他的。能靠自学到现在这种水平也不简单喔。
“老郭,我觉得没啥问题了,你安排下去吧。现有骑兵里面该淘汰的淘汰,人不够你从全营看着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流贼也可以燎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流贼也可以燎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