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朝堂上,沉重的气息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殿内烛火摇曳,将文武百官的身影拉得老长,投映在朱漆柱子上,如同一个个不安的幽魂。费祎遇刺的消息如同一记闷雷,震得满朝文武心神俱颤。几位年迈的大臣以袖掩面,肩膀微微抖动;年轻的官员则紧咬嘴唇,眼中闪烁着愤怒的火光。
殿外秋雨淅沥,雨丝如银针般斜插在青石板上。檐角铜铃在风中发出凄清的声响,叮叮当当,仿佛在为逝去的大将军哀鸣。雨水顺着琉璃瓦滴落,在殿前汇成细流,又很快被新落的雨滴打散,就像蜀汉朝堂此刻支离破碎的平静。
姜维立于殿中,银甲上还带着未干的雨水,水珠顺着甲叶的纹路缓缓滑落,在光可鉴人的金砖地上留下深色的痕迹。他紧握双拳,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手背上青筋暴起,如同盘踞的蛟龙。费祎虽与他政见不合,但此刻他的心中只有熊熊燃烧的怒火。那怒火烧得他胸口发烫,烧得他眼前发红,烧得他几乎要忘记君臣之礼,现在就提剑杀向洛阳。
"陛下,"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每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带着压抑不住的战意,"魏贼猖狂至此,竟敢派人刺杀我朝大将军。此仇不报,何以立国?臣请即刻整军北伐,为费祎报仇雪恨!"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哗然。文臣们面面相觑,去年北伐失利的阴影还未散去,那些在祁山道上冻饿而死的将士们的哀嚎仿佛还在耳边回荡。国库空虚的窘境历历在目,粮仓见底的奏报犹在案头。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颤巍巍地出列,他的朝服显得有些宽大,更衬得身形佝偻。老人双手颤抖着捧起笏板:"姜将军,老臣知道您报仇心切。但去年北伐耗费粮草无数,三军将士十去其三。如今秋收未至,仓廪空虚,实在不宜再动干戈啊..."他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几乎变成了哽咽。
"是啊是啊,"几位文官连忙附和,他们你推我搡地站出来,像一群受惊的鹌鹑,"还请将军三思!"
"三思?"姜维猛地转身,银甲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他的目光如电,扫过那些畏缩的面孔,"难道要等魏贼杀到成都城下才思吗?费祎的血还未干,你们就要做缩头乌龟?"
殿内一片死寂,只有雨打窗棂的声音格外清晰。中年的刘禅坐在龙椅上,脸色苍白。他看了看激愤的姜维,又看了看那些战战兢兢的文臣,嘴唇动了动,却什么也没说出来。
大殿内的烛火摇曳,将众人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武将行列中,老将廖化突然重重地咳嗽了一声,那沙哑的声音像是从胸腔深处挤出来的。他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沧桑,浑浊的双眼在火光中显得格外疲惫:"伯约啊,"他唤着姜维的表字,语气中带着长辈般的恳切,"将士们连年征战,实在需要休整...你看看他们,甲胄下的伤口都还没愈合呢。"
张翼也上前一步,沉重的铠甲随着他的动作发出沉闷的碰撞声。他抱拳行礼,铁手套上的铜钉在烛光下闪着寒光:"末将以为,当务之急是稳定朝局...郭槐谋反一事刚平,朝中人心惶惶..."他的声音越说越低,最后几乎变成了耳语。
姜维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中众人,心中一阵刺痛。他看见站在后排的年轻校尉脸上尚未痊愈的箭伤,看见几位老将微微发抖的双腿——那是常年骑马落下的病根。他何尝不知将士们的疲惫?但魏贼在边境耀武扬威,屠戮百姓的场景又浮现在眼前,让他的拳头不自觉地攥紧。若不还以颜色,蜀汉威严何在?先帝和丞相的在天之灵,又会如何看待?
就在这压抑的沉默中,尚书令陈砥突然大步出列。他瘦削的身影在殿中显得格外挺拔,宽大的官袍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摆动。"诸位,"他的声音清朗有力,像一柄利剑划破凝重的空气,"当年诸葛丞相在时,曾言'汉贼不两立'。如今魏贼猖獗至此,若不还击,岂非示弱?"
提到诸葛亮的名讳,殿内顿时安静下来,连烛火都仿佛停止了跳动。陈砥环视众人,继续道:"丞相临终前,将北伐大业托付于姜将军。今日之势,正是完成丞相遗志之时!"他的声音在说到"遗志"二字时微微发颤,眼中闪过一丝痛楚。
姜维感觉胸口像是被什么东西重重撞了一下。他仿佛又看见了五丈原的秋色,看见了丞相病榻前那双依然明亮的眼睛。殿外一阵风吹来,卷起几片落叶拍打在窗棂上,发出轻微的声响,像是遥远的战鼓在召唤。
廖化长叹一声,满是老茧的手摩挲着腰间的剑柄。张翼则低下头,盯着地上自己的影子出神。殿中的气氛悄然变化,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凝聚。姜维深吸一口气,感觉肩上的担子从未如此沉重,却也从未如此清晰。
龙椅上的刘禅原本涣散的目光突然一凝。殿内烛火摇曳,在鎏金龙纹上投下晃动的光影,恍惚间,他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在灯下批阅奏章的身影——丞相总是微微蹙眉,手中的朱笔在竹简上勾画,时而停下来轻咳几声。那谆谆教诲犹在耳畔:"陛下当以天下苍生为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后三国之曹魏的棋局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后三国之曹魏的棋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