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储特使轻咳一声,所有人立刻安静下来。“殿下问,”他的声音轻柔得可怕,“是珊瑚重要,还是沙特的经济转型重要?”
刘宇的卫星电话突然震动起来。是玛利亚发来的紧急消息:“发现异常现象!排水口300米外的热泉区,珊瑚存活率高出周边80%。有不明微生物群落。”
“给我两小时。”刘宇突然站起来,“如果我能找到既不停产又能降低污染的方法呢?”
特使摩挲着下巴上的胡须:“殿下说,真主喜欢有智慧的人。”
水下无人机像一只发光的萤火虫,在热泉区的黑暗中穿行。刘宇和玛利亚挤在科研船的控制舱里,盯着屏幕上实时传回的画面。这片海底热泉距离绿氢工厂排水口仅300米,却像另一个世界——珊瑚呈现出健康的棕红色,鱼群在冒着气泡的热液喷口周围游弋。
“看那个!”玛利亚放大画面。热泉边缘的岩石上覆盖着一层蓝绿色的生物膜,像潮湿的苔藓。“采样!快!”
无人机机械臂小心翼翼地刮取了一些样本。刘宇查看水质监测数据:“这里的溴化物浓度居然比工厂排水口还高,但珊瑚却活得很好……”
“是这些微生物。”玛利亚将显微镜图像投到副屏,“它们在主动分解溴化物!看这个代谢路径——将溴离子转化为挥发性有机物释放到空气中。”
刘宇的心跳加速了。他调出NEOM的深海数据库,发现这种细菌与《气候边缘》团队在北大西洋热泉区记录的物种高度相似——正是第121章中永冻土融化释放的古老微生物。
“自然界的修复系统。”刘宇喃喃自语,“它们早就适应了极端环境。”
玛利亚已经开始撰写初步报告:“如果能大规模培养这种细菌,在排水系统中建立生物过滤层……”
“不需要培养。”刘宇调出红海海图,“把排水口改道到这片热泉区,让自然系统帮我们处理污染物。同时减少30%的淡水提取量,给红海留出缓冲空间。”
“这需要重新设计整个管道系统。”玛利亚咬着笔帽,“至少需要……”
“六周。”刘宇已经在绘制草图,“但不用完全停产,只需降低产能运行。”
科研船随着波浪轻轻摇晃。刘宇望向远处的NEOM新城,镜面外墙反射着夕阳,像一块巨大的金砖矗立在沙漠边缘。人类总是试图用技术征服自然,却忘了最好的解决方案可能早已存在于生态系统自身。
深夜的NEOM会议室依然灯火通明。刘宇将热泉细菌的发现和管道改造方案展示给技术团队。塔里克的白袍领口已经松开,眼睛布满血丝,但态度明显软化。
“改道工程需要多少?”他翻看着预算表。
“1.2亿美元,六周工期。”刘宇指着海图,“但能保住90%的产能,而且符合UNEP新标准。”
哈立德与王储特使低声交谈了几句,然后转向刘宇:“殿下同意了。但有三个条件:第一,绝对保密热泉细菌的存在;第二,对外宣称是沙特自主技术突破;第三.……”他顿了顿,“你来担任NEOM的首席环境官,直接向王室负责。”
会议室一片寂静。刘宇知道这个职位意味着什么——权力、财富,但也意味着成为沙特绿色形象的代言人,为更多争议项目背书。
“我需要48小时考虑。”刘宇最终回答。
走出会议室,沙漠的夜风带着咸腥的气息。刘宇沿着海岸线漫步,死鱼群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白光。他的手机亮起,是陈曦发来的消息:“UNEP通过深海热泉保护公约,你发现的细菌可能拯救全球30%的珊瑚礁。别妥协。”
远处,氢燃料公交车的全息广告依然在夜空中闪烁:“绿氢——清洁未来”。刘宇弯腰拾起一条死鱼,银色的鳞片已经失去光泽。这个号称"零碳"的奇迹工程,第一天的代价是17吨海洋生物的死亡。
他打开相机,拍下死鱼与全息广告同框的画面。无论选择哪条路,这个画面都将永远烙印在他的记忆里——人类在追求永续发展的道路上,总是先学会制造伤疤,再笨拙地寻找治愈的方法。
《气候边缘》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气候边缘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气候边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