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周瑜精心策划的“美人计”与后续的追击行动,皆被诸葛亮一一识破,并预先设下埋伏,命关羽、黄忠、魏延三路“显圣”级数的猛将,以雷霆之势,杀得江东兵马措手不及,一败涂地。老将黄盖、韩当等人拼死护卫,方才救得周瑜逃回船上,但江东水军已是折损无数,元气大伤。
遥遥望见刘备、孙夫人及其车马仆从,安然无恙地停驻在对岸的山顶之上,仿佛在嘲笑他的无能。周瑜只觉得胸中一股郁气直冲顶门,再也按捺不住,本就未曾痊愈的箭疮,因这急怒攻心,瞬间迸裂开来,鲜血泉涌,当场便昏死过去,不省人事。众将士手忙脚乱,一番急救,方才将他唤醒。此时吴军已无再战之力,只得狼狈不堪地开船逃回柴桑。孔明见状,亦不主张追赶,与玄德一同返回荆州,大开庆功之宴,犒赏三军将士。
周瑜自返回柴桑养伤,心中对孔明与刘备的怨恨,已是深入骨髓,日夜思索复仇之策。而蒋钦等参与追击的将领,则返回南徐,向孙权禀报了追击失败的经过。孙权听罢,更是怒不可遏,几乎要将整个宫殿掀翻。他盛怒之下,便欲拜老将程普为水陆大都督,倾尽江东之力,再次起兵攻取荆州,誓要与刘备、孔明决一死战。
正在此时,周瑜亦从柴桑派人送来上疏,恳请孙权尽起大兵,他愿亲任先锋,直捣荆州,以雪前番奇耻大辱。君臣二人,皆被复仇的怒火冲昏了头脑。
唯有老成持重的张昭,力排众议,出班谏道:“主公,都督,万万不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虎踞中原,日夜想的便是要报赤壁之战的大仇。只因忌惮我江东与刘备联手,同气连枝,方才迟迟未敢再次大举南下。如今主公若因一时之忿,与刘备自相火并,两败俱伤,岂非正中曹操下怀?届时,他必会趁虚而入,大举来攻,我江东国势危矣!到那时,悔之晚矣!”
谋士顾雍亦上前附议道:“张公所言极是。许都难道就没有我江东的细作吗?我江东与刘备失和的消息,恐怕早已传到曹操耳中。若他得知我等当真要与刘备大动干戈,曹操必然会派遣使者,暗中勾结刘备。刘备素来狡诈,又惧怕我江东势大,难保他不会为了自保,而选择投靠曹操,引曹军入荆州。若是那般田地,则我江南之地,永无宁日矣!为今之计,莫若反其道而行之。可派遣一位能言善辩之士,前往许都,上表保奏刘备为荆州牧,以安其心。曹操得知此事,知我孙刘两家依旧和睦,便会心生忌惮,不敢轻易对东南用兵。如此,既可使刘备不对我主公心生怨恨,又能麻痹曹操。然后,我等再暗中派遣心腹之人,潜入许都与荆州,施展反间之计,挑拨曹操与刘备之间的关系,令其互相攻伐。待他们斗得两败俱伤,我江东便可坐收渔翁之利,趁隙图之,一举荡平两寇,成就霸业,岂不美哉!”
孙权听罢,抚掌赞道:“元叹(顾雍的字)此言,深合孤意!只是,何人可堪当此重任,出使许都呢?”
顾雍道:“主公麾下,现有一人,深得曹操敬重与信任,若派遣此人前往,定能不辱使命。”
孙权急问是何人。顾雍答道:“昔日名士华歆华子鱼,如今正在我江东。何不遣他为使?”
孙权大喜,当即便召来华歆,命其携带自己亲笔所书的表章,即刻启程,前往许都,面见曹操,保奏刘备为荆州牧。华歆领命,不敢怠慢,即日便动身北上,径直来到许都。听闻曹操此刻正在邺郡(今河北临漳西南)大兴土木,新建铜雀台,并将于近日在铜雀台之上,大会文武群臣,设宴庆贺。华歆便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邺郡,等候曹操召见。
却说曹操自赤壁兵败之后,卧薪尝胆,日夜操练兵马,时刻想着要兴兵南下,报仇雪恨。只是他心中始终忌惮孙权与刘备联合对抗,恐重蹈赤壁覆辙,因此一直未敢轻举妄动。
时值建安十五年春,曹操在邺郡漳河之畔,下令修筑的铜雀、玉龙、金凤三台,终于宣告落成。此三台皆高达十丈,气势恢宏。中央一座,名为铜雀台,最为壮丽;左边一座,名为玉龙台;右边一座,名为金凤台。三台之间,又有飞桥相连,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楼阁宫阙,千门万户,蔚为壮观。
铜雀台落成之日,曹操大开庆功之宴,广邀文武百官,同登高台,设宴庆贺。是日,曹操心情甚好,他头戴嵌宝紫金冠,身穿翠绿锦罗袍,腰系白玉玲珑带,足蹬名贵珍珠履,在高台之上,临风而坐,顾盼自雄,其“霸者之意”弥漫四方,威压群臣。文武百官,则依照品级,分列于高台之下,垂手侍立,屏息静气。
酒过三巡,曹操忽生雅兴,欲观麾下武将比试箭术,以助酒兴。遂命近侍取来一件从西川蜀锦织就的火红战袍,将其悬挂于庭中一棵垂杨柳的枝条之上。又在柳树之下,设立一箭靶,以百步为界。
随即传下将令,将帐下武将分为两队:凡曹氏本家宗族子弟,皆身穿红袍;其余外姓将领,则皆身穿绿袍。各人皆佩戴雕弓长箭,披挂整齐,跨鞍勒马,在台下等候指挥。曹操朗声道:“今日比试,不分内外,只论箭术。凡能一箭射中箭靶红心者,便可将这件西川锦袍赐予他!若射不中,则罚酒三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野史!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野史!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