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谋士亦是议论纷纷,皆认为此事不可小觑,需尽快派人查明真相,并早作准备。
正当曹操心烦意乱,难以决断之际,徐庶从容出班,躬身进言道:“庶自蒙丞相不弃,收录帐下,却恨无半寸微功以报丞相知遇之恩。今闻西凉有变,许都危急,庶不才,愿请领精兵三千,星夜兼程,火速赶往散关,这是连接关中与西凉的战略要地,扼守住险要隘口。若西凉果真有叛乱,庶当凭关据守,力保京畿安全;若只是虚惊一场,谣言惑众,庶亦可为丞相稳定后方,以安军心。待查明实情之后,再行飞报丞相,听候调遣,如何?”
曹操见徐庶主动请缨,心中大喜,暗道:“元直素有智谋,为人稳重,又曾于刘备处为军师,深知兵法。若得他前往散关坐镇,吾便可高枕无忧矣!”当即准其所请,大加赞赏道:“若能得元直先生前往散关,亲临坐镇,吾便再无后顾之忧了!散关之上,本就驻有守军,公可一并统领调度。吾目下便拨付与你精锐马步军三千,再命大将臧霸(‘凝意’境高手)为汝先锋,一同星夜驰援散关,务必不可有丝毫稽迟延误!”
徐庶领命,拜谢曹操,当即便与臧霸一同点齐兵马,携带粮草军械,打起“奉旨平叛”的旗号,浩浩荡荡地离开了赤壁大营,星夜兼程,朝着散关方向疾驰而去。这,便是庞统为徐庶设下的“金蝉脱壳”之计,既让徐庶合情合理地离开了这必败的战场,又不会引起曹操的丝毫怀疑,甚至还让曹操对他感恩戴德。
后人有诗赞曰:霸主挥鞭指江南,西陲狼烟锁雄关。凤雏玄言拨迷雾,一骑绝尘避血滩。
曹操自从派遣徐庶前往散关之后,心中那块悬着的石头总算是落下了一半,后顾之忧稍减,心情也随之舒畅了不少。他当即便下令,要亲自巡视沿江布防的陆路旱寨,以及江面上星罗棋布的水军大寨,检阅三军,以振奋军心,为即将到来的总攻做最后准备。
他先是骑着高头大马,在亲兵卫队的簇拥下,巡视了沿江一带连绵数十里的旱寨。只见各处营垒壁垒森严,旌旗招展,士卒往来巡逻,戒备森严,并无半分懈怠。曹操看罢,频频点头,心中甚是满意。
随后,他又乘坐一艘特意打造的巨型楼船,驶入水军大寨中央。这艘楼船高达数丈,雕梁画栋,极其雄伟,船头之上,高高悬挂着一面斗大的“帅”字旗号,在江风中猎猎作响。楼船四周,无数艨艟巨舰如众星捧月般环绕拱卫,船上更是埋伏着强弓硬弩千余张,一旦有变,便可万箭齐发,将任何来犯之敌射成刺猬。曹操稳坐于楼船顶层的将台之上,俯瞰着整个水军大寨的壮观景象。
时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这一日,天气异常晴朗,万里无云,江面上风平浪静,波澜不惊,仿佛预示着一场大战之前的短暂宁静。曹操见此良辰美景,龙心大悦,当即下令:“今夜,于此大船之上,摆设盛宴,大张乐舞,吾要与帐下诸位文武将军,一同畅饮,共赏这大好江山!”
天色渐渐向晚,一轮皎洁的明月从东山之巅冉冉升起,清辉洒满江面,亮如白昼。整个长江江面,在月光的映照下,宛如一条横亘天地的巨大银色丝带,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曹操高坐于楼船之上,左右侍立着数百名身材魁梧、锦衣绣袄的亲兵侍卫,各个手持戈戟,目光警惕,他们身上散发出的“煞气”与楼船本身固有的“军威之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无形的威压,震慑着江面上的宵小。帐下文武众官,则依照官阶品级,各自分列左右,依次而坐。
曹操举目远眺,只见南岸的屏风山(虚指,泛指江南群山)在月色下宛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缥缈而宁静;东面遥望柴桑(今江西九江)方向,那是孙权的核心统治区域;西面则可遥望夏口(今湖北武汉)之江流,那是刘备、诸葛亮盘踞之地;南面是起伏的樊山山脉,北面则是乌林(赤壁之战主战场之一)的茂密丛林。四面八方,江天寥廓,景象壮阔,曹操不由得心怀激荡,豪情万丈。
他举起酒杯,对着帐下众官朗声说道:“诸位,吾自兴起义兵,为大汉扫除黄巾之乱,诛董卓,灭袁术,平袁绍,破乌桓,深入塞北,直抵辽东,南征北战,纵横天下,百战百胜,可谓是为国家剪除凶逆,廓清寰宇,立下了赫赫战功!如今天下诸侯,或降或灭,所未能臣服者,唯有这江南一隅之地罢了!今吾拥有百万雄师,粮草充足,器械精良,更有诸公戮力同心,奋勇杀敌,何愁江南不平,大事不成耶!待到收服江南之后,天下便再无战事,海内升平。到那时,吾当与诸公共享荣华富贵,安度太平盛世,岂不美哉!”曹操说到兴奋之处,声音洪亮,其“霸者之意”勃发,仿佛已经看到了天下归心的那一刻。
文武众官听了曹操这番豪言壮语,无不精神振奋,纷纷起身离座,举杯向曹操拜贺道:“我等愿追随丞相,早日攻克江南,奏响凯歌!我等终身富贵荣辱,皆赖丞相福荫庇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野史!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野史!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