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台匹夫,安敢辱我至此!”董卓咆哮着,转向身旁那个眼神阴鸷、气息晦涩的谋士李儒,“文优,你说!该当如何?!”
李儒眼神闪烁,透着一股洞察人心的寒光,缓缓开口:“温侯新败,我军‘煞气’虽盛,然兵心浮动,战意已不如前。此时强攻,怕是徒劳无功,反而损耗。依儒之见,不如暂避锋芒,引兵西归洛阳。而且……”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近日洛阳街头有童谣流传:‘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 此谣暗合天数气运。‘西头一个汉’,正应高祖龙兴关中,传十二帝,乃‘龙脉正气’之始;‘东头一个汉’,则应光武中兴洛阳,亦传十二帝,此乃气运轮回。洛阳二百年帝都之‘气’已泄,关中长安龙脉尚存,又有崤函之固。丞相若能奉驾西迁,坐镇长安,引西凉‘煞气’与关中龙气相合,或可避开关东联军锋芒,成就霸业。此乃天意,非人力可强留于洛阳。”
李儒这番话,半是分析时局,半是运用了他所习的、能感知并引导“气运”流向的秘术。董卓本就迷信谶纬之说,又觉得李儒言之有理,心中那股因战事不顺而生的烦躁立时消散大半,大喜道:“文优之言,深合吾心!若非你提醒,吾几误大事!”
当下不再犹豫,立刻召集吕布,传令星夜拔营,回师洛阳,准备迁都事宜。
回到洛阳的董卓,立刻召集百官于朝堂。殿内弥漫着他那令人窒息的“煞气”威压,群臣噤若寒蝉。
“洛阳帝气已衰,二百年基业已成过往云烟。”董卓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势,“吾夜观天象,紫微星暗淡,帝气西移,旺气聚于长安。吾意奉天子西迁长安,重振汉室。尔等各部,即刻准备行装,不得有误!”
司徒杨彪,一位修炼“儒门正气”,尚存风骨的老臣,出列奏道:“丞相,关中之地,自王莽、赤眉之乱后,久经战火,早已残破不堪。今若无故抛弃宗庙社稷,背离皇陵祖脉,必使天下百姓惊疑,人心浮动。要知道,动摇国本易,安定人心难啊!请丞相三思!”
董卓眼中凶光一闪,磅礴的“煞气”直逼杨彪:“杨文先!你是要阻挠国家大计,与关东逆贼遥相呼应吗?”
太尉黄琬亦是“儒门正气”深厚之辈,踏前一步,声援道:“杨司徒所言极是!长安已成瓦砾之地,民不聊生,百不存一。弃煌煌帝都,就荒凉废墟,实非明智之举,恐失天下人心,加速‘气数’流散!”
“哼!”董卓冷哼一声,身上的“煞气”更加狂暴,“关东鼠辈作乱,正因洛阳四面受敌!长安有崤函之险,易守难攻!且近陇右,木石砖瓦,取用方便,吾一声令下,不出月余,便可再造一座皇城!至于人心?哼!成大事者,岂能为些许愚民所绊?!”
司徒荀爽须发皆张,强忍着那股“煞气”侵蚀心神的压力,谏道:“丞相,强行迁都,百万生民流离失所,必生无边‘怨煞’,恐反噬自身气运,亦伤国本啊!”
“够了!”董卓彻底失去了耐心,“吾为天下计,岂惜尔等腐儒之见,更遑论区区小民!来人!”他眼中杀机毕露,“杨彪、黄琬、荀爽,阻挠迁都,意图不轨,即刻罢官免职,贬为庶民,押出殿外!”武士应声上前,三人虽有“正气”护体,但在董卓绝对的权势与“煞气”压制下,终究无力反抗,被强行拖走。
董卓拂袖而出,刚要上车,却见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二人拦在车前,躬身行礼。
“何事?”董卓语气不耐。
周毖硬着头皮道:“听闻丞相执意西迁,卑职等斗胆,恳请丞相收回成命……”
“又是你们!”董卓怒极反笑,笑声阴冷,“当初便是听信你二人之言,保举袁绍那反贼!如今绍已公然反叛,尔等必是其同党,留在此处以为内应!来啊!将这两个通敌叛贼,拖出都门,斩了!”
武士如狼似虎般扑上,周毖、伍琼惊恐呼喊,却被瞬间制服,拖向死亡。
鲜血染红了宫门前的石阶,董卓森然下令:“传令下去,明日即刻启程迁都!不得有误!”
李儒凑近,低声道:“丞相,迁都耗费巨大,如今府库空虚。洛阳城中富户极多,家藏万金者不在少数,其中更有不少与袁绍等关东诸侯暗通款曲。不如……”他眼中闪过一丝狠戾,“籍没其家产,充作军资。凡与袁氏等逆党有牵连者,一律诛杀宗族,抄没家赀,如此一来,必能得巨万财富,亦可震慑宵小。”
“妙计!”董卓抚掌大笑,“就依文优之言!”
随即,董卓亲派五千“铁骑”——这些骑兵久经沙场,不仅武艺高强,更被秘法引导,能粗浅吸收战场“煞气”为己用,变得异常凶悍嗜血——如饿狼般扑入洛阳城中。他们挨家挨户搜捕富商大贾、世家望族,不论缘由,随意安插“反臣逆党”的旗帜于其门前,共捉拿数千家。随后,将这些人全部押至城外,集体斩首。哭喊声、哀嚎声、金铁交鸣声混杂在一起,冲天的血腥味与临死前的绝望恐惧,汇聚成一股浓稠的、肉眼几乎可见的“怨煞”之气,弥漫在洛阳上空,反而让董卓和他的“铁骑”感到一阵莫名的舒适与力量的增长。搜刮来的金银财宝、奇珍异玩,堆积如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野史!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野史!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