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十年,祁门大营。
细雨如丝,将整个湘军大营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
曾国藩站在中军帐前,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眉头紧锁。
江南战事吃紧,太平军势大,湘军虽屡建战功,却始终难以彻底剿灭这股燎原之火。
"涤帅,左季高和李少荃到了。",亲兵在帐外低声禀报。
曾国藩收回思绪,整了整衣冠:"请他们进来。"
帐帘掀起,左宗棠大步走入,身后跟着略显拘谨的李鸿章。
左宗棠身材魁梧,浓眉下一双虎目炯炯有神,行走间虎虎生风;李鸿章则面容清癯,举止文雅,眼中却闪烁着精明的光芒。
"涤生兄!"左宗棠拱手行礼,声如洪钟,"多日不见,你倒是清瘦了。"
曾国藩微微一笑:"季高兄风采依旧。少荃,路上可还顺利?"
李鸿章恭敬地作揖:"托老师的福,一路平安。"
三人落座,亲兵奉上清茶。
曾国藩轻啜一口,开门见山:"今日请二位来,是有要事相商。
江南战局胶着,我湘军虽勇,却难以兼顾多地。我意欲分兵两路,请季高兄回湖南组建楚军,少荃则去安徽筹建淮军,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帐内一时寂静,只听得雨滴打在帐篷上的沙沙声。
左宗棠眼中精光一闪,拍案道:"好!正合我意!湖南乃湘军根基,我回去定能迅速成军。"
李鸿章却面露难色:"老师,学生资历尚浅,恐难当此重任..."。
曾国藩摆摆手:"少荃不必过谦。你在幕中多年,深谙兵事,又有皖北人脉,正是最佳人选。"
左宗棠斜睨李鸿章一眼,冷笑道:"少荃莫非是嫌安徽贫瘠,不如江浙富庶?"
李鸿章脸色一变:"季高兄此言差矣!学生只是..."。
"好了。"曾国藩打断二人,"此事已定。季高回长沙,少荃去合肥,各自筹备,军饷方面,我会尽力筹措。"
会议结束后,左宗棠大步走出营帐,雨丝打在他刚毅的面庞上。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已经嗅到了家乡湖南的气息。组建新军,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机会。
而李鸿章则缓步跟在后面,眉头微蹙。他瞥见左宗棠昂首阔步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一个月后,长沙。
左宗棠风尘仆仆地抵达湖南巡抚衙门,立即派人去请湖南提督周宽世。
这位年近三十多的年轻将领,已经是湘军中资历最深的将领之一。
"季公!",周宽世大步走入花厅,声如洪钟,"听说你要组建楚军?我早就等着这一天了!"
左宗棠起身相迎:"周军门!正需要您鼎力相助。"
周宽世笑道:"王璞山(王鑫)的老营还在,那些老兵听到你要建军,早就摩拳擦掌了!"
左宗棠眼睛一亮:"璞山旧部?太好了!有这些百战老兵为骨干,楚军骨架就成了。"
周宽世凑近一步,压低声音:"季公,听说李少荃也要去安徽组建淮军?"
左宗棠点头:"正是,涤帅之意,是要我们三路并进,合围长毛。"
周宽世脸色突然阴沉下来:"季公,末将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周军门但说无妨。"
"那李少荃...",周宽世眼中闪过一丝厌恶,"此人贪财好利,心胸狭窄。若让他掌兵,恐非朝廷之福啊!"。
左宗棠微微皱眉:"少荃虽有不足,但才干还是有的。"
周宽世冷哼一声:"才干?季公可知道他在江西时,克扣军饷中饱私囊之事?,那些饿着肚子打仗的士兵,背后都骂他'李刮皮'!"
左宗棠沉默片刻,叹道:"此事我有所耳闻。但眼下剿匪为重,个人品行只能暂且放一边了。"
周宽世摇摇头:"季公高义,不过本将把话放在这里,在湖南,你要什么我给什么;但在安徽...",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恐怕没那么顺利。"
左宗棠正色道:"周军门,国难当头,还望以大局为重。"
周宽世哈哈大笑:"季公放心!你的楚军,老夫全力支持!明日就去金盆岭看营地,如何?"
"好!"
与此同时,合肥。
李鸿章坐在临时衙门内,面前摊开的募兵名册上只有寥寥数页。
他烦躁地合上册子,对站在一旁的幕僚说道:"已经半个月了,为何才募得这点人马?"
幕僚小心翼翼地回答:"大人,地方乡绅多持观望态度,不愿出钱出力..."。
李鸿章冷笑一声:"观望?怕是有人在背后作梗吧!"
正在此时,亲兵来报:"大人,周军门派来的粮饷官到了。"
李鸿章精神一振:"快请!"
然而进来的却是一个年轻小校,拱手道:"李大人,周提督命卑职送来本月粮饷。",说着递上一份薄薄的清单。
李鸿章接过一看,脸色顿时铁青:"就这点?连五百人的用度都不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花屋湘军传奇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花屋湘军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